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張松延/攝
建設網絡強國,離不開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支撐和對信息安全的重視,可以說,加強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及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是網絡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隨著中國消費行為的深化升級,智能化不僅需要核心技術的研發(fā),更需要建設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同時,要依法加大力度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陳力告訴記者,網絡強國建設既要強調“硬實力”,即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更要重視“軟實力”,筑牢信息安全藩籬。
陳力建議,鼓勵立法實踐,借鑒電力設施、廣播電視設施等保護規(guī)范,出臺全國層面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條例”。同時,加快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進程,提升公民個人自我保護意識,依法加大對信息安全的保護力度。
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隨著中國消費行為的深化升級,智能化的工業(yè)互聯網、面向無人駕駛的車聯網、智能制造、智能農業(yè)、智能物流等垂直行業(yè)的發(fā)展,不僅需要研發(fā)核心技術,使網絡具備更高的流量承載和分發(fā)能力,更需要建設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
“然而,在實踐中,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與保護工作遇到許多困難,影響了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陳力解釋說,例如,法定的建筑規(guī)劃中缺少通信規(guī)劃,造成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困難;運營商依據市場化商業(yè)行為支付通信設施所占用的土地或空間的租金,合同到期,業(yè)主不續(xù)租或續(xù)租價格不斷提高,導致站址無法穩(wěn)定存續(xù);居民誤認為基站輻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反對在其相鄰空間設立基站,導致私自破壞和拆除事件時有發(fā)生。
“我建議,鼓勵立法實踐,借鑒電力設施、廣播電視設施等保護規(guī)范,出臺全國層面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條例’。” 陳力從多個方面解釋了其建議方案的具體內容。
“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通信基礎設施的公共屬性。”陳力認為,將通信基礎設施的屬性定性為公共基礎設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立法意義。他表示,確立通信基礎設施的公共性,是解決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者、所有者、管理者與其他社會主體因為利益訴求不同而產生矛盾的首要前提,因此,他建議明確通信基礎設施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屬性,禁止巧立名目收取進場費、協調費、分攤費等不合理費用。
“通過立法將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xiāng)規(guī)劃。”陳力建議以立法的方式,將通信設施納入詳細規(guī)劃中,特別是規(guī)劃涉及民用建筑時,同步規(guī)劃建設用地紅線內的通信管道、設備間和樓內通信暗管,預留基站的設備機房和天線位置,并將有關規(guī)劃和預留安裝條件作為審查的重要內容。同時,他建議建立通信主管部門與規(guī)劃部門間有效溝通機制,加強通信管線與其他管線的綜合規(guī)劃。
除了建設,對通信基礎設施的保護也十分重要。陳力建議,應明確個人、組織不得擅自妨礙通信基礎設施的設立建設,不得破壞已經建設完畢的通信基礎設施,不得阻礙通信設施檢查及搶修工作。他認為,動遷公共通信基礎設施應當堅持先建設后拆除的原則;提出動遷要求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與設施產權人、運營者協商,就遷移設施選址、補償等事宜達成協議,承擔改動或者遷移所需費用。
筑牢個人信息安全藩籬
大數據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基于個人信息的應用和服務越來越多,人們時時刻刻都在留下“數據足跡”。
當前,個人信息采集主體過多、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和個人信息泄露的現象較為普遍,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獲取經濟利益的案件頻發(fā)。陳力表示,用戶個人數據被泄露或被濫用之后,用戶就會面臨潛在的被欺詐風險,即使用戶發(fā)現本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濫用后,也往往舉證不能、投訴無門、立案困難,因此,他認為,不僅公民需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法律更要加大保護力度。
“盡管我國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在數量上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國家也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征信業(y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中也有部分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但整體來看,較為分散,尚未形成體系。”陳力解釋說。
陳力認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是涉及多領域、多行業(yè)、多部門的社會問題,目前尚未明確牽頭部門,對公民個人信息的監(jiān)管尚無統一標準,因而難以形成防范、打擊和治理的合力;針對侵犯個人信息的行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銜接不暢,對于具有一定懲戒必要但尚未達到刑事處罰標準的行為無法定性和懲戒;缺乏民法層面的賠償機制,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是否該作出賠償、如何賠償(或補償)等都缺乏規(guī)定。
對此,陳力認為應從法律上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他提出四點建議。
首先,要明確個人信息的概念與范疇,包括對個人身份的識別信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活動信息等。
其次,要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如合法原則、安全原則、目的明確原則、限制利用原則、可追溯可異議可糾錯原則等。
再次,要明確個人信息權及其具體內涵,包括信息決定權、信息保密權、信息更正權等權利以及依法對自己的個人信息所享有的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等。
最后,對不當收集、不當使用或處理他人信息并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包括精神賠償責任在內的民事賠償責任,同時,應視情節(jié)依法追究其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MediaTek發(fā)布天璣8400 5G全大核智能體AI芯片,賦能高階智能手機
- 千方科技:擬以1.198億元受讓車聯網基金20%合伙份額
- 中國鐵塔:高同慶因年齡原因辭任公司非執(zhí)行董事等職務
- MediaTek發(fā)布天璣8400 5G全大核智能體AI芯片,賦能高階智能手機
- 榮耀官宣成為《哪吒之魔童鬧?!饭俜胶献骰锇椋?025魔法科技年貨節(jié)開啟
- 榮耀Magic7 RSR保時捷設計發(fā)布:大王影像升級,重塑影像創(chuàng)作與處理邊界
- VR和AR技術的未來趨勢:重塑互動與體驗
- 6G技術和頻譜需求:解鎖下一代無線連接
- 關于數據存儲的四個驚人事實
- 千家周報|上周熱門資訊 排行榜(12月16日-12月22日)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