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4月26日消息 據(jù)外媒(VentureBeat)報道,自動駕駛戰(zhàn)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從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頭到豐田、福特、沃爾沃等絕大多數(shù)汽車廠商紛紛斥資數(shù)十億美元搶占市場先機。本月早些時候,蘋果成為第30家獲準在加州上路測試的公司。據(jù)悉亞馬遜也專門組建了團隊來研究如何充分把握即將到來的革命。而谷歌Waymo已經開始在鳳凰城上街“拉客”。
自動駕駛之路道長且阻。去年12月,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在上路后不到幾小時就被抓到闖紅燈。去年一輛高速行駛的特斯拉誤將前方卡車識別為路牌,導致司機在隨后的車禍中當場喪生。
“我不認為完善的自動駕駛會這么快到來?!泵绹鴩疫\輸安全委員會前主席克里斯托弗·哈特(Christopher Hart)最近表示?!笆郎蠜]有軟件設計師聰明到能預測所有潛在情況……跑上街頭的狗、跑過街頭的行人、騎單車的人、交警還有修路工?!?img src="http://worldfootballweekly.com/uploadfile/2017/0426/20170426110040146.jpeg" alt="自動駕駛越來越火 媒體:先建個專用車道咋樣" border="0"/>
難道未來多少年人們還得老老實實依賴人類司機嗎?或許事情應該從兩方面著手,除了不斷提高汽車智能,我們還可以為自動駕駛建設免除人類行為干擾的專用車道。
設想如下:在配備智能傳感器和道路標識的高速路上使用護欄劃分出一條專用車道,僅開放給那些配備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行駛。在出入口設立電子收費站控制車流。
高速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前后相連組成車隊。汽車通過車載無線點和高速公路傳感器接入同一網絡,實現(xiàn)路況和障礙信息全體共享。
如此一來車輛可節(jié)省燃料(只有車隊領頭車會面對頂頭風),而人類司機和乘客盡可以放松休息。
實現(xiàn)這一設想所需要的技術都已實現(xiàn)。允許車輛彼此之間以及與周邊基礎設施之間進行通信的協(xié)議(V2V和V2I)不久將成為所有新車的標配。而類似Wi-Fi的WaVe技術也將很快應用到交通信號燈、停車標志和道路施工標識中,實現(xiàn)汽車和基礎設施之間的雙向通信。
車輛組隊行駛的想法也并不新鮮。三輛奔馳卡車已經實現(xiàn)了在自動駕駛狀態(tài)組隊行駛375英里,前不久瑞典卡車廠商Scania宣布在新加坡部署自動駕駛車隊。
科技公司往往無視監(jiān)管的陳規(guī)舊則,他們習慣快速更新迭代,在必要時則會推動立法前進(正如Uber所擅長的)。不過“快速行動,打破陳規(guī)”(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這種口號還是更適合社交媒體APP這類虛擬產品,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命肉身還是穩(wěn)妥些好。
真實的道路情況包含各種變量,自動駕駛技術的智能程度直接關乎其應用范圍。系統(tǒng)最好能好能具備高度適應性,而非只能處理預設情景。
今日無人車的智能水平無法處理未來城市道路和不可預測的人類行為。但是專用車道可以在技術完善之前解決應用難題。
這會花多少錢?不妨與收費公路進行比較:根據(jù)復雜程度和長度,新建收費公路的花費在幾億到幾十億美元不等,通常都是公私聯(lián)合出資。
這些錢看起來很多,但若考慮到自動駕駛應用帶來的經濟回饋,這筆投入是值得的。德州大學工程師估計部署自動駕駛將給美國帶來1.2萬億的經濟增長。既然英特爾這些公司不惜花費153億美元來搶聯(lián)網汽車行業(yè)的領先地位,聯(lián)邦和地方政府也可以花一點錢來建設未來交通。
如果特朗普總統(tǒng)履行其撥款1萬億美元改善基礎設施的承諾,預算就更不成問題了。(孫文文)
- 華為家庭存儲升級鴻蒙 HarmonyOS 4.2.0.39:優(yōu)化協(xié)同操作邏輯,帶來更流暢的使用體驗
- 海信CES2025黑科技突破:液晶電視首發(fā)彩色光源
- TCL創(chuàng)新設計Playcube投影儀:立方體旋轉設計,便攜內置電池,打破傳統(tǒng)投影限制
- 華為小豚當家室外攝像頭升級版:WiFi+網線雙連接,800萬像素真實監(jiān)控,329元超值體驗
- LG新款便攜式電視StanbyME 2:輕裝出行,時尚新選擇
- 五軸折疊仿生機械手,石頭 G30 Space 探索版自清潔掃地機器人顛覆傳統(tǒng),開啟家居清潔新篇章
- 石頭G30掃地機器人:避障能力強悍、底盤升降黑科技,真實體驗顛覆想象,僅售5499元
- 小米人車家全生態(tài)引領未來,高通驍龍跨端互聯(lián)生態(tài)重塑智能生活
- 貴金屬智能戒指追蹤心率,價格高達1500英鎊,你還愿意戴上它嗎?
- 海外新秀閃極子品牌loomos AI眼鏡:低調奢華,揭開GPT-4o神秘面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