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9月16日 英偉達日前在其官方賬號發(fā)布聲明稱,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軟銀集團旗下半導體設計公司ARM。據悉,這筆交易將包括215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和120億美元的現金,這意味著軟銀將會成為英偉達的主要股東之一。
此次收購一旦順利達成,將成為半導體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一筆交易。對此,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CEO黃仁勛表示:“人工智能是當今時代最強大的技術力量,掀起了新的計算浪潮。兩家公司的合并將創(chuàng)造一家AI時代偉大的公司?!?/p>
一石激起千層浪,收購消息一經發(fā)出后就迅速登上了各主流媒體的科技頭條,引起熱議。此次英偉達斥巨資拿下ARM,到底意味著什么?
英偉達的算盤
英偉達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美國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黃仁勛是一位美籍華人。1999年,該公司通過發(fā)明GPU來重新定義了現代計算機圖形技術,成為了人工智能計算的引領者。在這之后,英偉達一直是GPU行業(yè)內的老大,并且還將業(yè)務成功擴展到了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云計算等科技核心行業(yè)。
近年來,英偉達一直保持著訊猛的發(fā)展勢頭。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和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英偉達的芯片越來越受歡迎。從2016年至今,其股價已經上漲了超過8倍,可謂是半導體行業(yè)人工智能領域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英偉達此次愿意開出400億美元的高價完成收購,也是情理之中。
ARM公司成立于英國,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的商業(yè)模式非常特殊,它不生產和銷售芯片,而是僅提供芯片的設計方案,即將自己的芯片核心架構產權授權給其他公司,由公司自己去開發(fā)相關的處理器及相關系統,并通過收取授權費和專利費盈利。
此次英偉達公司收購ARM,或許主要是為了彌補移動芯片架構方面的技術短板,以便于更好地向包括物聯網、智能手機、無線設備和機器人等新的領域不斷開拓。英偉達雖然在圖像處理領域內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但是其多年來對于移動市場的嘗試都不夠成功。究其原因,是移動端對于能效比和成本都非??量蹋ミ_缺少移動端設計技術與經驗,制造出來的產品難以滿足移動端的需求,所以一直無法進入主流應用市場。
而ARM恰巧以手機芯片中使用的體系結構的設計聞名,其中包括大多數安卓手機和蘋果iPhone手機中使用的高通芯片都是基于ARM框架完成的,可以說目前了,ARM在移動端芯片的霸主地位目前無人可以動搖。
因此,收購ARM可以將英偉達在圖形處理方面的實力與ARM在移動終端芯片架構方面的優(yōu)勢進行結合,從而幫助英偉達更快地占據移動市場,形成云端-終端人工智能的一體化,在市場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競爭對手的擔憂
收購的消息一經放出,就引發(fā)了許多反對的聲音。這些反對的聲音一大部分都來自于英偉達芯片行業(yè)內的競爭對手。
由于很多芯片公司都與ARM公司有著廣泛的合作,他們使用的芯片都是在ARM的架構授權基礎上完成的。在被英偉達收購前, ARM公司的母公司是不涉及芯片設計領域的軟銀集團,因此ARM可以保證相對的獨立性。然而現在ARM被英偉達所收購后,芯片公司與ARM的合作也勢必會受到英偉達的管轄。這些公司中有許多都是英偉達的潛在競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與ARM的合作是否會受到影響表示了極大的擔憂。
有韓國芯片行業(yè)高管和專家稱,英偉達收購ARM將加劇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未來技術方面與三星、高通和其他公司的競爭,也引起人們對ARM可能會提高競爭對手的許可費的猜測。
同時,專家們認為,考慮到英偉達收購ARM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映,就長期而言,ARM的客戶可能會嘗試尋找ARM的替代者,ARM在芯片架構方面的優(yōu)勢地位可能將會因此逐漸瓦解。
雖然目前英偉達承諾,在收購后,仍將保持ARM的開放許可模式和客戶中立性。但也有業(yè)內人士稱,英偉達本身就是一個對開源和跨平臺的友好程度極低的公司,該承諾是否能夠如實履行,未來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對中國科技市場的影響
此次收購事件中,最受國內關注的是這筆交易將會對中國目前的科技市場帶來復雜的影響,這對中國科技界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與英偉達的交易將使ARM受制于一家美國公司,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打壓步步緊逼。在中美貿易戰(zhàn)愈演愈烈的背景下,ARM是否還能繼續(xù)與中國企業(yè)保持密切合作,也是無法預見的。
眾所周知,中國是手機生產的大國,而絕大部分手機的核心技術中大部分使用ARM的技術。芯片的架構與操作系統是緊密相連的,如果有一天ARM斷供,那么用安卓系統去支撐另外一個目前非主流的芯片結構,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雖然ARM公司的CEO西蒙·賽格斯表示,英偉達的收購不會改變ARM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因為中國合資公司對ARM很重要。然而,當ARM真的成為一家美國公司后,或許很難擺脫美國長臂管轄的制裁和約束。
目前,中國的許多芯片制造商已經開始尋求和開發(fā)能夠替代Arm的產品。這次收購事件更是讓我們意識到,隨著中美科技戰(zhàn)愈演愈烈,降低進口依賴成為國內制造商的一條必由之路。近幾年來,中國也在半導體的多個領域內涌現出了越來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這是一個好的趨勢,但半導體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行業(yè),想要徹底彌補芯片行業(yè)的短板,或許還需要更多時間。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一些中國大模型已經追平甚至超越美國產品
- 透過這場開發(fā)者圈的“年度盛典”,窺見華為開發(fā)者生態(tài)構建之道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有進步 但離實用還很遙遠
- LLM很難變成AGI?科學家:創(chuàng)造AGI理論上可行
- PON在園區(qū)網絡的“先天不足”,無源以太全光來拯救!
- 英特爾CEO黯然退場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趕晚集
- 開源5年樹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華為推出Mate 70手機引發(fā)高度關注 看外媒是如何評價的?
- 5G-A終端規(guī)模鋪開響應“以舊換新”,湖北移動“機網套”協同刺激內需
- 六載華為開發(fā)者大賽,“賽”出云上開發(fā)新生態(tài)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