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通過技術和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掘新的增長點,成為自主品牌汽車發(fā)展的核心命題。
2019年6月28日,京東集團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一汽”)在北京京東總部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一汽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邱現東,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戰(zhàn)略合作部負責人胡勝利出席簽約儀式,一汽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戰(zhàn)略管理部部長胡詠與京東零售集團企業(yè)業(yè)務大型客戶部總經理李靖代表雙方簽約。協議約定,雙方將圍繞智能采購服務、智慧物流、市場營銷、移動出行、智能物聯網、公益事業(yè)、金融服務、后市場等一系列領域開展廣泛業(yè)務合作,共同探索汽車行業(yè)“從產到銷”的全鏈條數字化經營模式。
中國一汽與京東集團戰(zhàn)略合作的簽署,標志著雙方開啟了車企與互聯網企業(yè)合作的范本。中國一汽將依托智能采購技術實現對集團公司的采購數字化統一管理,同時,也將為京東集團員工提供優(yōu)惠購車政策支持。雙方將共同研究“行購宿食旅”生態(tài)圈建設,通過技術和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掘新的增長點,為汽車品牌數字化升級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路。
依托智能采購打造全國性采購入口
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yè)集團之一,中國一汽經過六十多年的發(fā)展,形成了立足東北、輻射全國、面向海外的開放式發(fā)展格局,旗下擁有一汽紅旗、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眾多品牌。依托智能采購技術實現對一汽覆蓋全國大量分支機構的采購數字化統一管理,是雙方合作的首要命題。
通過此次合作,京東企業(yè)業(yè)務通過為一汽建立集團性的采購入口,提供從海量商品到覆蓋全國的物流服務、專屬客服等便捷的采購管理工具,同時還通過優(yōu)質的場景化、個性化的專屬采購解決方案,服務一汽集團多場景、全鏈條采購的數字化及管理可視化。從員工福利、辦公用品等通用場景,到工業(yè)品生產經營場景,一汽均可通過統一的入口完成覆蓋匹配、下單、審批、執(zhí)行、交付、結算一站式線上采購和數字化管理,實現分散采購集中化、復雜流程集成化、采購過程透明化,將采購管理由“成本中心”變?yōu)?ldquo;經營中心”。
在員工福利方面,京東企業(yè)業(yè)務將為一汽搭建企業(yè)零資金投入的員工福利平臺,全國范圍內的員工均可自行登錄平臺通過員工積分或混合支付購買所需商品,并可自行設置配送地點,在提高員工福利滿意度的同時,有效降低企業(yè)的庫存成本和二次轉運費用。通過智能采購模式,一汽還大幅降低五金工具、勞保用品、儀器儀表、電線電纜、低壓電器等工業(yè)品采購的庫存,進一步提高庫存周轉率。
整合優(yōu)勢資源聯合探索車聯網、智能營銷
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戰(zhàn)略合作部負責人胡勝利表示,以智能采購合作為基礎,京東還會將自身在營銷、技術方面積累的能力全面嵌入到對一汽的服務中。
隨著5G商業(yè)牌照的正式發(fā)放,基于5G高速網絡的車聯網正成為全球矚目的發(fā)展方向。雙方將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云計算等車聯網技術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目前,一汽紅旗的部分車型已搭載京東小京魚車家互控服務、語音購物服務等IoT產品。
在營銷方面,一汽集團旗下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奧迪等品牌已在京東開設官方旗艦店,依托京東龐大的流量與客戶群體,為廣大一汽用戶提供汽車周邊產品與維修、保養(yǎng)、美容等到店服務的線上銷售。同時,京東還依托大數據優(yōu)勢,根據一汽目標用戶畫像精準打造“Audi Day”等智能營銷項目,助力一汽實現營銷活動效果最大化。
一汽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邱現東表示,通過與京東集團的戰(zhàn)略合作,一汽在經營管理升級和數字化轉型方面實現了提速,也為一汽面向消費者帶去更好、更優(yōu)質的產品和服務提供了資源和技術支持。未來,雙方將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探索包括5G、車聯網、智慧出行在內的更多應用場景。
- 未來駕駛:2023年起,無智駕技術車輛將失去市場競爭力
- 360大佬周鴻祎送車活動掀起熱潮:首月送出20輛小鵬汽車,月底再送20輛!
- iPhone SE 4下周發(fā)布,周鴻祎直播送車遭遇尷尬,科技圈晚間速遞
- 臺積電豪賭新產能:砸巨資擴產背后,新廠計劃待確認揭秘
- 元宵送車直播尷尬:連撥兩次電話,大獎錯失良機?
- 中國汽車進口量連續(xù)四年下滑,2024年降幅達11.7%:市場拐點還是趨勢逆轉?
- 日產本田合并談判破裂:自尊心成絆腳石,車企競爭白熱化
- 寶馬研發(fā)主管:固態(tài)電池路漫漫,提升整車效率成新焦點
- 英特爾發(fā)布安全報告:AMD、英偉達固件漏洞數驚人,AMD竟是4.4倍差距,英偉達GPU安全問題激增80%引關注
- 馬斯克收購OpenAI引爭議:奧爾特曼質疑收購意圖或為拖延公司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