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大戰(zhàn)是產品體驗、技術實力以及融資競賽之爭。隨著ofo和摩拜各自完成7億美元和6億美元的E輪融資,共享單車市場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洗牌期。一方面整個行業(yè)清場效應正加速顯現,二三線小平臺資金緊張、市場萎縮處境愈發(fā)艱難;另一方面兩強格局也開始分化,在資本和技術的加持下,更多的市場資源和用戶開始傾向于共享單車第一品牌ofo,馬太效應凸顯。
據多家主流權威數據機構的研究報告反映,在活躍用戶規(guī)模、品牌知名度、市場活躍滲透率等多項核心數據上,ofo領先于單車老二摩拜的優(yōu)勢正在逐步加大,行業(yè)領先地位已難以被撼動。
艾瑞數據顯示,9月ofo月度活躍用戶規(guī)模已增長至7144.06萬,排名全行業(yè)第一,這也是共享單車平臺月活用戶首次破7000萬,摩拜月度活躍用戶規(guī)模為6643.21萬,排名行業(yè)第二,ofo月度活躍用戶數繼續(xù)保持領先。
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權威互聯(lián)網數據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最新也發(fā)布了《2017年夏季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艾媒數據顯示,在用戶品牌知名度方面,ofo以73.4%的品牌知名度位居行業(yè)榜首,摩拜以67.7%的品牌知名度位居行業(yè)第二,小鳴單車以31.4%的品牌知名度位列第三,其余共享單車品牌知名度均低于30%。
國內權威APP數據調研公司QuestMobile也從市場活躍滲透率方面顯示了ofo的良好增長勢頭。QuestMobile 9月數據顯示,在中國整個App市場活躍滲透率方面,ofo9月活躍滲透率為3.94%,環(huán)比增長近16%,位居共享單車行業(yè)第一;摩拜活躍滲透率為3.75%,環(huán)比增長5%,位居行業(yè)第二。ofo的增速是摩拜的3倍之多。
另據獵豹全球智庫9月最新數據顯示,ofo周活躍滲透率方面領先摩拜,這也意味著ofo將連續(xù)5個月高居共享單車行業(yè)第一位。
綜合艾瑞、艾媒、QuestMobile和獵豹等權威媒體的多維度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在市場份額還是用戶滿意度上,ofo都已在共享單車領域占據絕對優(yōu)勢,各項運營指標遠甩主要競爭對手摩拜。ofo的第一品牌地位已成業(yè)界定局。美國紐約知名研究公司7park data最近也做了一項研究報告:在中國共享單車市場,ofo已占據近7成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每10輛共享單車里有7輛是ofo的小黃車。ofo儼然已成為共享單車行業(yè)的代名詞。
這個結果并不出人意料。ofo一開始給自己定位的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在這兩年多的市場發(fā)展過程中,ofo不斷研發(fā)尖端科技,探索行業(yè)最佳解決方案,以為行業(yè)拓展更大的成長空間。在共享單車的下半場,ofo繼續(xù)用科技領跑市場。
9月26日,共享單車的原創(chuàng)者和領騎者ofo小黃車召開發(fā)布會,宣布ofo進入“用科技重新定義共享”的4.0時代。發(fā)布會上,ofo推出最新款共享單車ofo 小黃蜂,行業(yè)首款NFC智能鎖,以及與中國電信、華為共同研發(fā)的NB-IoT物聯(lián)網智能鎖,此外,ofo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奇點”系統(tǒng)也首次公開亮相。ofo已完成了從用戶舒適騎行到大數據采集、大數據分析的科技閉環(huán)。值得一提的是,ofo透露,作為下一代共享單車差異化演進趨勢之一的智能助力車,已經研發(fā)成功。
多項新產品、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自然也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騎行體驗。不僅小黃車的路人粉開始轉化為深度粉,單車重合用戶也將ofo列為出行首選,甚至越來越多的摩拜用戶也被有顏值有內涵的小黃車所吸引。10月20日,ofo又最新宣布日訂單突破3200萬,再次刷新了共享單車行業(yè)日訂單歷史最高紀錄,成為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臺。相比去年同期,ofo日訂單量增長遠超31倍,也是共享單車行業(yè)增速最快的平臺。
- 科技圈一周大事件:蘋果發(fā)布iPhone 16e,華為造車再起航,科技熱點一網打盡!
- 小米汽車App上架小米SU7 Ultra,提前小訂搶先體驗,優(yōu)先排產等你來
- 2025年「38節(jié)」新玩法揭秘:阿里媽媽破解購物節(jié)密碼,理性消費新思路
- 京東外賣瘋狂擴張:地推力量崛起,騎手不再裸奔,新篇章開啟
- 外賣市場新變革:美團、餓了么、京東聯(lián)手打造全新競爭格局
- 小鵬匯天“陸地航母”冬季測試揭秘:驗收前準備就緒,探索飛行汽車新紀元
- 小米YU7智駕狀態(tài)下車尾亮起小藍燈:科技與時尚的完美結合
- 寶馬Mini暫停電動化轉型計劃:轉型按下暫停鍵,投資6億英鎊擱置
- 索尼超越夏普成日本市值第二大公司,僅次于豐田汽車,未來前景可期
- 英特爾18A工藝躍進,上半年流片揭秘:工藝革新能否引領新一輪芯片革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