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不容忽視。今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稱《網絡安全法》)將實施?!毒W絡安全法》將如何為個人信息安全護航?將為企業(yè)帶來哪些影響?記者采訪相關專家,一一進行了梳理。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guī)范收集行為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1.7%,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56億。網絡在成為生活一部分的時候,網絡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毒W絡安全法》的出臺,將會給個人帶來哪些影響?
重慶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信息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韓兵說,《網絡安全法》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明確網絡運營者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且要目的明確并經用戶知情同意。
同時,《網絡安全法》保障個人對其信息的刪除權和更正權,即個人發(fā)現網絡運營者違法或違約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發(fā)現網絡運營者收集、存儲的其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予以更正。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措施予以刪除或者更正。
韓兵表示,對個人而言,其信息將得到法律上更有力的保障,不僅相關違法行為會遭到嚴厲打擊,發(fā)生相關糾紛,公民也更容易維權,個人信息泄露和被濫用問題有望得到改善。
個人信息泄露,網絡運營者要告知
不少人喜歡網購,可在網購、買房等時常不經意“泄露”了的個人信息,易引發(fā)網絡詐騙。
韓兵說,對此,《網絡安全法》中規(guī)定了網絡安全監(jiān)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公民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yè)秘密的保密與用途限定制度。執(zhí)法主體在履行網絡安全保護職責中獲取的信息,不僅要保密,且只能用于維護網絡安全的需要,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此外,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如果發(fā)生個人信息泄露,怎么辦?韓兵說,《網絡安全法》建立了個人信息數據泄露通知制度。規(guī)定了網絡運營者泄露、損壞、丟失個人信息的告知和報告義務,即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fā)生或者可能發(fā)生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按照規(guī)定及時告知用戶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打擊網絡詐騙
除了嚴防個人信息泄露,《網絡安全法》針對層出不窮的新型網絡詐騙犯罪也規(guī)定:任何個人和組織應當對其使用網絡的行為負責,不得設立用于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不得利用網絡發(fā)布涉及實施詐騙,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
韓兵表示,這些規(guī)定不僅對實施網絡詐騙的個人和組織起到震懾作用,也明確了互聯網企業(yè)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得為非實名用戶提供服務
如今,不少網友喜歡玩微博、微信,可有時“一言不合”就在微博、微信中惡意辱罵,還有利用網絡平臺傳播制造謠言的。對此,《網絡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對“網絡實名制”作出規(guī)定:網絡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絡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網手續(xù),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fā)布、即時通訊等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絡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在韓兵看來,該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網絡實名制”,這也為預防和打擊網絡犯罪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開展業(yè)務同時需保障安全
一旦互聯網企業(yè)或系統(tǒng)出現問題乃至發(fā)生癱瘓,會造成重大損失?!毒W絡安全法》對互聯網企業(yè)等又將有哪些影響呢?
韓兵說,《網絡安全法》對企業(yè)的安全資質、內部技術、安全制度等做了具體規(guī)定,對互聯網企業(yè)的安全保障義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求的提高;互聯網企業(yè)實施實名制的義務;加大互聯網企業(yè)有害信息處置力度;互聯網企業(yè)對信息安全的保護責任、執(zhí)法協(xié)助義務等。
《網絡安全法》也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在開展業(yè)務、提供服務的同時保障網絡安全,若達不到法律要求將無法開展服務,這將成為互聯網企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新的衡量標準和準入條件。該法實施以后,不具備法律要求的安全技術能力的企業(yè),將要面臨包括吊銷證照在內的嚴厲處罰,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境地。
- 消息稱去年全球IT支出超過5萬億美元 數據中心系統(tǒng)支出大幅增加
- 2025年全球數據中心:數字基礎設施的演變
- 谷歌押注多模態(tài)AI,BigQuery湖倉一體是核心支柱
- 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飆升:到2027年將達到4萬億美元
- 量子與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的力量倍增器
- 華為OceanStor Dorado全閃存存儲榮獲CC認證存儲設備最高認證級別證書
- 2024年終盤點 | 華為攜手伙伴共筑鯤鵬生態(tài),openEuler與openGauss雙星閃耀
- 特朗普宣布200億美元投資計劃,在美國多地建設數據中心
- 工信部:“點、鏈、網、面”體系化推進算力網絡工作 持續(xù)提升算網綜合供給能力
- 2025年超融合基礎設施的4大趨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