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過在《上古卷軸》或是《天國:拯救》這樣的開放世界游戲中,一個NPC可以和你永不重復的對話嗎?或者一個衛(wèi)兵會因為你的善行或者惡行思考自己的立場?隨便路上遇到一個強盜,他會對你的打扮、說話方式、武器和體型思考到底要逃跑還是打劫?
一家名為rct AI的國內公司正在力圖用人工智能將其變?yōu)楝F實。
這是一家聽起來很酷的公司,給自己的員工印制了游戲卡牌形式的名片,在邁向元宇宙未來的道路上,他們致力于研究“虛擬人”的可能性,運用人工智能為游戲行業(yè)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這家公司在不久前剛剛完成了A2輪融資,在由Galaxy Interactive領投,部分老股東跟投的基礎上,謝瑋先生和火鳳資本創(chuàng)始人陳悅天老師,也以個人投資者的身份支持了他們。
在此之前,rct AI還曾入選美國最大創(chuàng)業(yè)孵化器Y Combinator,并獲得星瀚資本和 Y Combinator的數百萬美元種子輪融資,以及Makers Fund千萬美元 A 輪投資。
團隊的平均年齡很年輕,成長過程中與游戲打過不少交道,對于創(chuàng)造自己的虛擬生活、人與虛擬空間的交互都很向往,他們認為整個世界正在向虛擬化的方向駛去——在過去,一個青少年玩電腦的時間超過3個小時,家長可能就要罵網癮少年,但是現在一個成年人每天在手機或電腦上投入的時間輕易就可以超過8個小時。
那么在未來的虛擬空間或游戲中,虛擬人或生物與玩家的交互,還會只能進行當下這種,有限、固定的幾個動作或對話的程度嗎?如果可以換一種邏輯呢?
這就是rct AI主攻的方向,讓虛擬人、虛擬生物在虛擬空間中以自我意識與玩家交互,并且由此不斷產生新的內容。
rct AI團隊的前身是渡鴉科技,后被百度以一億左右美元收購組建成了智能硬件事業(yè)部。成員多數來自智能語音、自動駕駛等AI賽道,隨著元宇宙風口驟起,團隊也隨之快速擴張,從年初的20多人,現在已經增至60余人。
盡管年輕,但這家公司對于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如何實現從to B到to C變現的道路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依靠自研的混沌球(Chaos Box)算法,rct AI以與20+游戲廠商客戶建立了穩(wěn)定的合作聯系。
從現在開始走入“AIGC”的世界
和元宇宙創(chuàng)業(yè)者聊天,最有趣的部分一定是對未來的看法和預測。
rct AI認為元宇宙成立的核心之一,在于“AIGC”(AI-Generated Content)的實現上,是一種對標于PGC和UGC的新興概念,由AI來自主創(chuàng)造內容。
在rct AI COO吳顯昆看來,僅靠傳統意義上 PGC、UGC的內容供給,在未來是很難持續(xù)支撐起一個極大規(guī)模的虛擬世界中,不同玩家的個性化需求。
在元宇宙的世界中,或者哪怕是在類似元宇宙的游戲世界中,只有具備創(chuàng)造極大豐富消費內容能力的AI參與內容創(chuàng)作,才能夠讓玩家們的探索欲望永不枯竭。從PUGC、UGC向“AIGC”的轉變,將是構成元宇宙世界的關鍵,同時也是rct AI致力研究的方向。
如今很多大規(guī)模的開放世界游戲,其實都已經遇到了內容上的瓶頸,哪怕是有數千名員工的R星,花了8億美金,用上千人花數年時間,才打造出了《荒野大鏢客2》,但玩家可能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消費掉了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線上版也由于內容消耗速度快長期供不應求。
《原神》也類似,2.0版本更新后,rct AI的一位員工大概用了10天,就把所有新內容都探索完了,包括每一個寶箱、每一個NPC的新對話、每一段新劇情。
當前專業(yè)創(chuàng)作者和資深大眾創(chuàng)作者的精力,已經日漸難以滿足玩家對內容的極快消費速度,特別是對于一個游戲形態(tài)的虛擬世界而言。
“并且,我們過去所推崇的大眾創(chuàng)造者也并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即便是Roblox,用戶65%的時間也是消耗在前100個游戲里,其中大多數還是PUGC創(chuàng)作者制作的,UGC在游戲領域是一個美好的謊言?!眳秋@昆表示。
那么在短視頻領域就成立的UGC邏輯,為什么在游戲領域就不可以?核心的區(qū)別在于沉浸感,如果一盤游戲的內容降低到15秒,仍然能夠保持足夠的用戶黏性,那么UGC生態(tài)就可以成立,但顯然對于游戲而言這行不通。
如果要創(chuàng)造一個可供所有人每天8小時沉浸式體驗的虛擬世界,AI的協助是必須的。
同時這也是他所認為元宇宙世界的形成標準之一,一個成熟的元宇宙世界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首先要具備無界的溝通以及去中心化的世界;
其次是AIGC,用AI去協助創(chuàng)作,至少產出可供玩家每天消費8個小時的數字內容,單靠PGC和UGC難以實現這樣的條件;
第三是云計算能力,能夠以秒的級別來更新信息和保持互聯的硬件基礎,不像現在的對戰(zhàn)游戲以5V5、40人混戰(zhàn)的房間為單元,而是一個無論玩家在不在線,都能持續(xù)運轉、自更新的極其龐大的虛擬世界。
而這其中,運用AIGC為metaverse提供底層內容架構,推動虛擬世界中虛擬生物的成長與進化,是rct AI準備攻克的主要方向。
作為一個以90后為核心的團隊,他們一直擅長從游戲中去抽象出一些機制與規(guī)則,并思考其未來的形態(tài)。
團隊的思考方向從游戲的歷史中得到了很多啟發(fā),比如,在80、90年代流行的DND(龍與地下城)規(guī)則的跑團游戲中,對DM(主持人)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他既要給游戲者創(chuàng)造一些隨機的體驗和刺激,又要用規(guī)則去束縛一些異想天開的游戲者。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大腦足以去應付游戲者,但是用技術去實現相似效果卻并不簡單。
過去的開放世界和RPG游戲中,玩家的體驗和游戲規(guī)則通常都是固定的,由既定的腳本實現。即使是《底特律:變人》這樣具有極大自由度的劇情選擇游戲,玩家能走向的每一個終點也都在開發(fā)者的規(guī)劃之中。
無論是現在最流行的對抗式游戲,還是情感敘事類,都是以腳本設計的思路去制作的,給玩家一定可以掌控選項的自由。
那么,如果NPC通過AI技術能夠產生感知、思考以及參與創(chuàng)作呢?他們又將和玩家發(fā)生怎樣的互動?這種互動的形式會得到什么樣的突破?
吳顯昆表示,在他們理解中的Metaverse世界與《西部世界》有些類似,但是不一樣的是,這個世界中的“人”與現實中的人屬于平行關系,他們是這個虛擬世界中的原住民?,F實玩家并不是造物主或者神,虛擬人也并不是單純的工具和能力。玩家來到虛擬世界中,同虛擬人一起改造虛擬世界,虛擬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他們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人類提供服務。
為此rct AI研發(fā)了“混沌球(Chaos Box)算法”,混沌球(Chaos Box)是一個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AI敘事引擎,rct AI使用混沌球(Chaos Box)算法來分析玩家的實時交互輸入并動態(tài)地生成虛擬角色的交互反應與新的故事情節(jié)。在不需要任何腳本的情況下,它就能控制游戲中虛擬角色的行為邏輯,并讓其自發(fā)地產生非常智能的行為。
面向出海市場虛擬社交產品“綠洲”是rct AI技術應用的案例之一。在“綠洲”中,每個玩家都能收養(yǎng)一只虛擬寵物小貓,它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行為習慣,可以識別玩家說的語句、表達的情緒和意圖,并在和玩家的日常互動中,逐漸向玩家最喜歡的方向靠攏。在同其他玩家、寵物接觸時,虛擬寵物小貓會以自己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去互動。
在接下來一年左右時間里,還會有rct AI與完美世界、悠米互娛等諸多國內外廠商合作的更多項目即將問世。所涉及游戲類型相當豐富,包括開放世界、RPG、SLG等。
一家元宇宙公司的資本之旅
在元宇宙概念爆發(fā)以前,市場就已經出現了一些AI公司參與游戲設計的苗頭,比如Deep Mind、Open AI。那時的VC投資rct AI,更多是投向“如何在游戲中應用AI技術”這一命題。
早在去年rct AI就已經開始了一系列對metaverse的探索,因此在這波大潮來臨之后,rct AI也成為了資本關注的對象之一,每天有數家潛在投資方上門。
在吳顯昆看來,元宇宙概念之所以爆火,一方面是因為Roblox上市時公開扯起了這面大旗,推波助瀾之下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未來虛擬世界的價值,另一方面,不僅游戲行業(yè)看好元宇宙,社交、區(qū)塊鏈、AI等行業(yè)對于未來的元宇宙來說,都有非常長組的進化空間。眾多行業(yè)自發(fā)的共同推動元宇宙概念落地,這對市場也是一個重要信號。
不同機構對元宇宙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部分投資者認為元宇宙的概念偏向虛擬現實,依然屬于VR賽道;還有人認為Metaverse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是對之前互聯網問題的反思,比如隱私安全、數據所有權等;更接近的一些會理解到Metaverse是一種新的體驗、一種新的生活狀態(tài)。
整體上,投資者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比較傳統的股權投資人,基本上停留在第一個階段,對方的需求更多也是在2C互聯網中僅存的可能性中尋找標的;另一派是區(qū)塊鏈領域的投資人,對一些非典型但很重要的概念會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在線數字經濟(Online Digital Economy)對數字原生世界的影響。
在投資一個項目之前,很多投資人都熱衷于問創(chuàng)業(yè)團隊:你們是想做To B還是To C?這是一個基于變現邏輯的問題,而對于這個問題,rct AI給出的答案是:都做,只不過是先后順序的問題。
一方面,rct AI為各大游戲廠商提供定制化的技術服務,針對不同類型游戲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rct AI將對自己做過的所有項目歸類總結,抽象出可復用的標準化產品Meta Being,為更多中小型開發(fā)者和個人提供服務。同時,他們還將自研一些面向C端的游戲產品,做出以AI為核心的玩法探索。
當然,這一切的核心目的都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打磨、迭代自己的技術,在建立技術優(yōu)勢的同時獲取更多的收入。
自從今年年后到現在,不斷有拿到融資的元宇宙公司、或大廠啟動元宇宙戰(zhàn)略的新聞出現。預計再經過6-9個月的研發(fā)周期,我們在市場上就能見到一些初具雛形的產品,再過3-6個月,各種形態(tài)的metaverse就將一目了然。
Metaverse的未來,或許也并沒有那么遙遠。(來源:獵云網)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健:營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