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社交平臺上掀起了一場求Clubhouse 邀請碼的熱潮,微博、朋友圈、知乎、即刻上都是如此。
這場景,讓我想起了2004年的Gmail 和2010年的知乎。
一位手握邀請碼的朋友對我說,他拒絕了N多人,留了一個給我,方便我寫文章,感動ing。
那么,Clubhouse是什么?為什么那么火爆?它會是社交產品的革命性產品嗎?
Clubhouse有多火
Clubhouse 是一個典型的贏在起跑線的產品。
從去年4月誕生之初,它就被VC 和名人熱捧。
在還沒有正式上架Appstore ,內測用戶才5000人的時候,Clubhouse 就已經估值1億美元了。
當時為了競購,美國兩大重量級VC,Benchmark 和A16Z 還大打出手,最終A16Z 以更高的價格成功投了A輪。
Clubhouse 的一些早期用戶一度十分沉迷,每天使用時長達到8-12小時,正常社交產品1個用戶大概值100美元,而Clubhouse 1個用戶價值20000美元。
看好Clubhouse 的人稱其為“音頻Twitter”,是“自instagram 之后又一個讓人興奮的社交產品”。
不過,國內當下的這波Clubhouse 熱,大概是因為它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估值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成為又一個獨角獸,而且已經在德國、日本等地登上了AppStore 總排行榜第一。
而這一切,發(fā)生在Clubhouse 還沒有放開注冊,依然采用邀請制,用戶規(guī)模僅有100萬的情況之下,怎能不讓人興奮?
Clubhouse是什么
簡單來說,Clubhouse 是一個純語音的聊天室。
聽到這話不少人可能要笑了,語音聊天室不是十幾年前的產品了嗎?
但是,Clubhouse 有所不同,簡單來說就是更高的語音質量、更簡約的設計,以及更加平權化的方式。
在Clubhouse ,每個人都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Room,類型可以是公開(Open)的,也可以是社交(Social,只限關注的人)和私密(Closed,只限相互關注的人)的。
在Room中,由嘉賓(Speaker)發(fā)言,房間里的其他聽眾(audience)旁聽,聽眾如果想要發(fā)言,可以舉手(hands up)申請成為嘉賓,之后提問或發(fā)言。
角色可以轉換,比如管理員可以提拔嘉賓為管理員共同管理,也可以邀請聽眾成為嘉賓,但同時管理員和嘉賓也可以把自己降為普通聽眾,甚至直接悄悄離開房間。
所以,可以將Clubhouse 理解為一個直播的播客,或者語音化的直播,但加入了平權的因素。
Clubhouse為什么能火
Clubhouse 成為社交新寵有很多因素。
從產品角度講 Clubhouse 在產品設計上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只能語音、只能邀請、語音不能保存等等。 這樣就極大地減輕了用戶的負擔,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行為上。 正如A16Z 的合伙人Andrew Chen 所說: 在一個典型地迫使你花幾個小時盯著屏幕的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中,Clubhouse 讓你在聽的時候可以處理其他事,比如散步、疊衣服甚至健身。 Clubhouse 簡約但卻不簡單,它采用的是基于聲網 Agora的實時音頻技術,而且沒有用 CDN 分發(fā),這意味著非常高的成本,但也提供了很高質量的通話質量。 我聽了幾個小時,即使是在國內都清晰而流暢,雖然大多數時候并沒有聽懂內容。 從社會角度講 Clubhouse 出現的時機恰到好處。 疫情之下,人們不能聚會、不能參加活動。但人是社交動物,智人戰(zhàn)勝尼安德特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八卦和社交,疫情并沒有讓這種需求減退。 Clubhouse 令人眼花繚亂的現場播客式對話和討論很好的模擬了現實生活中的互動,自然受到追捧。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AirPods 等無線耳機的普及,給這種實時收聽和對話帶來了技術上的可能,要不然,舉著手機到處跑,長時間的收聽和互動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堅持,語音效果也達不到近乎現實生活的標準。 從運營角度講 高質量的種子用戶給Clubhouse 帶來了名聲、帶來了投資,更帶來了圈子吸引力。 Clubhouse 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 Paul Davison 和 Rohan Seth 曾供職于谷歌等大公司,擁有豐厚的人脈資源,帶來的種子用戶本身就自帶超強吸引力。 像硅谷鋼鐵俠 Elon Musk 擔任嘉賓的房間,今天下午直接就爆了,在人將近5.8K時就進不去了,有人拉了個“直播群的直播群”,但隨即也滿了。 這種硅谷大佬和社會明星作為種子用戶的帶動效應可想而知。 Clubhouse 一直堅持邀請制,有人批評這是饑餓營銷,我倒是覺得這種邀請保證了討論的質量和圈層的精英屬性,有點像早期的知乎。 而且,這種圈層不但讓能擠進去的用戶自豪,還給其他用戶制造了一種FOMO(fear of missing out)效應,讓他們更想加入,以免錯過精華內容。 簡言之,就是充分利用了名人明星和圈子的力量。 Clubhouse 前景如何 關于Clubhouse 的前景分歧很大,極度看好和極度看衰的都大有人在。 批評Clubhouse 的聲音有這么幾種: 1.它只是疫情之下的一個特殊產物 2.它只是資本扶持下的一個現象級產品 3.精英屬性難以破圈做大 4.不做限制容易產生語言暴力和法律問題 但在我看來,Clubhouse 還是大有可為。 比如,我發(fā)現一個Room,里面一個中國女孩子在教一幫老外學中文,TA們一句一句跟讀,學得極為認真,課堂氛圍也非常好,這就是典型的在線教育場景。 事實上,Clubhouse 的盈利模式也很多元。 比如,Clubhouse 宣布未來幾個月將測試讓用戶給內容創(chuàng)作者打錢的功能,包括打賞、門票、訂閱等。它還推出一個名叫“Creator Grant Program“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計劃,鼓勵精英用戶和KOL在Clubhouse 上貢獻內容。 目前,有音樂人在Clubhouse 上舉辦音樂會,有喜劇演員在上面表演standup,在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那陣子,還有不少高質量的法律Room出現在Clubhouse。 垂直多樣的話題不僅能拓展Clubhouse 的圈層屬性,更能帶來更多的盈利模式和想象空間。 復制一個Clubhouse 復制一個Clubhouse 如何? Twitter就在做這樣的嘗試,近期推出的一項名為“Spaces”的新功能,支持多人現場音頻交流并討論或辯論話題。 盡管其產品負責人表示公司需要”支持其他形式“,而不是復制一家有趣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是,復制Clubhouse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前文所說,Clubhouse 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多優(yōu)勢,在很多方面不能復刻。 大公司的產品本身有了自己的用戶屬性,而小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又很難擁有這樣華麗的種子用戶和豪華的VC。 因為內容的不加審查,Clubhouse 進入中國或者復刻一個中國版就更加困難。 雖然不能照搬,但Clubhouse 還是很值得借鑒。 Clubhouse和Hopin以及Zoom 在本質上屬于同類產品,即線上實時交流,這些產品的核心技術是 RTC(Real-time Communication)。 我是學通信出身的,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就講通信的終極目標是5W(whoever、wherever、whenever、whomever、whatever),即任何人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與任何人進行任何形式的通信。 互聯網的通訊媒介從文字、圖片到視頻,一直在進步,目前的微信和QQ雖說是即時通訊工具,但實際上還是發(fā)信息—回信息的異步溝通模式,上述三個產品雖然側重點不同,有的偏會議、有的偏行業(yè)交流、有的偏Party,但都在音頻方面模擬了一個近乎真實的溝通場景。 相信隨著5G、VRAR 等技術的發(fā)展,RTC 時代終將全面來臨,雖說視頻化看上去才像是最終形態(tài),但音頻化的 RTC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還是有著廣泛的需求。 Clubhouse 能發(fā)展成什么規(guī)模現在還不好說,但它代表的這波互聯網 RTC 產品浪潮,值得關注。(來源:獵云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