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格列衛(wèi)因《我不是藥神》意外走紅 仿制藥治療成本為其1/3)
■本報記者張敏
點映階段票房就高漲的《我不是藥神》再度將社會的焦點對準一群特殊的群體——選擇代購印度仿制藥的患者以及影片所涉及的治療藥物格列寧。在現(xiàn)實中,也存在這一款被稱為“抗癌戰(zhàn)爭新彈藥”的神藥——外資藥企諾華旗下的格列衛(wèi)。
這款藥在國內售價是每盒超2萬元,高于這款藥在其他多個國家的售價,在腫瘤治療領域也算是“高價藥”。在國家力推進口抗癌藥降價的今天,諾華有無可能降價再度引發(fā)市場的關注。
對于《證券日報》記者的提問,諾華制藥并未直接回應。不過,諾華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格列衛(wèi)已于2017年底進入國家醫(yī)保并在全國落地執(zhí)行。每個省份報銷比例略有不同,平均報銷比例達70%,個別省市報銷比例達85%。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衛(wèi)的國產仿制藥已經上市。據一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原研產品年治療費用在6.3萬元-7.2萬元(享受買3贈9之后),而國產藥品目前的年治療費用在2.1萬元-3.6元萬之間,價格約是原研藥的三分之一。
整體銷售承壓
2017年,諾華旗下有多個藥品全球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其中就包括格列衛(wèi)(通用名:甲磺酸伊馬替尼)。格列衛(wèi)于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加速期或α-干擾素治療失敗后的慢性期患者;不能手術切除或發(fā)生轉移的惡性胃腸道間質腫瘤患者。
這款藥物上市之后,高高在上的價格讓很多患者“望而生畏”。不過,諾華在國內也開展了一系列贈藥活動。諾華制藥表示,中華慈善總會格列衛(wèi)患者援助項目于2003年9月份在中國正式啟動,由非政府性質的慈善組織中華慈善總會(CCF)負責在中國的整體運作和協(xié)調工作。截至2017年底,格列衛(wèi)患者援助項目累計超過6萬名慢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和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獲得格列衛(wèi)藥物援助。項目注冊醫(yī)生超過3000位,援助藥品發(fā)放點超過97個。
數據顯示,近年來,受專利到期等因素影響,格列衛(wèi)全球銷售額承壓。
根據諾華中國官網發(fā)布的數據,公司2017年實現(xiàn)凈收入增長2%(固定匯率,按美元增長1%),腫瘤業(yè)務銷量增長10%(固定匯率,不含格列衛(wèi)),其中第四季度增長13%(固定匯率)。Cosentyx和諾欣妥等產品的強勢增長,彌補了格列衛(wèi)專利到期導致的不利影響。
三大國產藥圍攻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衛(wèi)2013年4月份在中國的專利保護到期。
目前,原研藥格列衛(wèi)在我國已經有了國產版。2013年,江蘇豪森醫(yī)藥集團伊馬替尼片上市,商品名為昕維;2014年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伊馬替尼膠囊上市,商品名為格尼可;隨后石藥集團伊馬替尼片上市,商品名諾利寧。
不過,盡管在華專利到期,但格列衛(wèi)并未出現(xiàn)所謂的專利懸崖現(xiàn)象:即藥品專利到期之后,同類競品、仿制藥出現(xiàn),原研藥進入市場衰退期,銷量大幅下降。
據媒體報道,2016年,諾華的格列衛(wèi)仍占據伊馬替尼市場份額的約80%。其次為江蘇豪森、正大天晴、石藥歐意。通過查詢中國生物制藥年報獲得的數據顯示,2017年,正大天晴的格尼可膠囊銷售額約為1.7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1.2%。2016年,格尼可膠囊的銷售額約為1.55億港元,同比增長35.5%。
“目前諾華的格列衛(wèi)價格仍在2萬元以上。”一位醫(yī)藥行業(yè)觀察人士認為,公司降價的可能性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國產版格列衛(wèi)”價格已經有所調整。
根據江蘇省藥品集中采購中心2017年4月份發(fā)布的文件,正大天晴生產的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0.1g*12)的供應價從246.09元/盒降至185元/盒;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0.1g*60)供應價從1259元/盒降至872.19元/盒。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