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訊,有金錢的地方,即可見人性的貪婪。比起傳統(tǒng)金融動輒上萬的額度,消費金融雖然額小,但是已經是被盯上的“蚊子肉”,欺詐高發(fā)不止。
消費分期因為商業(yè)模式的特殊性,特別容易被欺詐分子盯上,或者某個局部地區(qū)腐壞變質。和直接的銀行或者現金貸直接放貸不同,消費分期平臺一般是作為資金方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撮合借款人和放貸人。門店售賣產品,推薦分期,獲得分成。消費金融平臺的銷售幫忙辦理分期。因此,門店店員,消費分期的銷售,甚至是消費者,任何一方動了欺詐的心思,都容易下手。
另一方面,消費分期也有分散的屬性,不僅金額分散,而且地區(qū)也十分分散。一次貸款要等至少12個月的漫長周期才能好壞,金額十分分散。消費金融公司在全國布點,往往根據人群特點下沉到二三四線城市。而農村金融往往更加下沉,拖拉機分期,電摩分期,甚至是化肥分期,這些只有交通不便的農村才會需要。地區(qū)的分散給不論是前期防范,或者后期欺詐的調查取證都帶來了很大難度。
消費分期的欺詐按照變質的模塊從外向內區(qū)分,可以分為中介套現,門店欺詐,內外勾結。最嚴重的一種是返現平臺,打的旗號是消費積分給返點,消費者辦理分期后興沖沖在返現平臺辦理返點,結果發(fā)現被騙。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套現的案例都是受害者都是學生,或者沒有信貸經驗的“小白”,對信用記錄沒有概念。因為社會閱歷不足,以為分期買手機是兼職幫忙提高銷量,賺取兼職費。結果不僅分期買到的手機被拿走,當遇到之后的逾期費用和催收短信時才知道自己受騙了。
媒體曝光最多,企業(yè)受害最大的是中介套現。中介事實上很多是已經逾期很久的“老賴”或者網上現金貸都借了一遍的“網黑”,后來摸清了各家分期公司的套路,招募信用資質良好的“小白”,拿真實身份信息做分期,然后再倒賣手機、電動車等貨物賺取費用。但是因為線下消費分期風控日漸嚴格,金額又比現金貸小,很多中介表示更“推薦”去套現金貸的口子,風控不嚴,金額更大。
面對來勢洶洶以套現為生的中介,和內外勾結的風險,消費分期平臺在其中,往往是受害者的角色。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經常成為被騙消費者和媒體的聲討對象。到目前為止,消費金融還屬于新鮮的購物方式,大多數消費分期平臺并沒有建立廣為人知的品牌形象。消費者也不會區(qū)分店員和分期銷售的角色。
因此,當發(fā)現自己受騙后,消費者往往會聲討消費分期公司,覺得自己受騙。事實上消費金融平臺不僅要承擔欺詐損失,還需要派出調查部的人力去幫助消費者調查聲討,得到法律保護。
在防范欺詐上,消費分期平臺往往采取了“刮骨療毒”的方式。當發(fā)現了某個地區(qū)風控“爆了”,很多公司為了止損會一邊調查案件,一邊關閉門店退出市場。但事實上,這已經是亡羊補牢的最后一招了。壞賬損失依舊是公司兜底,和執(zhí)法部門調查往往耗時長,即使最后欺詐分子能夠繩之以法,能追回來的損失其實少之又少。
消費金融本質依舊是金融。金融離錢太近,是最考驗人性的地方。不僅大額的、光鮮亮麗的傳統(tǒng)金融機構是,幾千元的接地氣的消費分期平臺依舊如此。因此,防范消費金融的欺詐風險,還是要防微杜漸、上形下效,從基本做起。從最根本來說,需要在金融產品設計、商業(yè)流程和風控策略上做好防范,加快風控策略迭代更新的速度。
在金融產品設計的細節(jié)上,有很多地方值得細細推敲。舉個例子,消費分期公司貸款的錢何時到賬,是打給商戶還是打給顧客,都是值得考究的產品細節(jié)。到賬時間太久,商戶一般體量很小,資金回轉不過來,賬期太久,自然對消費金融公司不待見。另一個方面,如果錢打給顧客,其實有套現分子直接拿錢跑路的問題。
目前,絕大多數踏踏實實做事情的公司都已經意識到了風控的重要性。即使“大數據”的口號已經爛大街,風控策略的成功的確需要海量數據作為基礎。但是科技手段并不能夠解決風控核心問題。即使是人工智能,也只能告訴你是壞人的可能性大概是多少。
風控和欺詐畢竟是屬于魔高幾尺,道高幾丈的問題。要知道,在這個學習型社會,洗白了的中介也會堂而皇之在風控大會學習各家經驗。并不是引入了之前老舊的銀行信用卡的風控模型,就可以不變應萬變的。假裝自己在做風控的公司,往往最后死的很慘。
風控模型和數據需要根據市場經驗不斷迭代,不斷進化。假如中介都有無數貼吧論壇QQ群交流每家公司風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了,公司本身的風控也需要行動起來。風控策略本質上不應該是悶在辦公室拍腦子想出來的方案,除了血與淚的欺詐經驗教訓以外,深入廣大基層群眾,甚至臥底中介群都是不錯的建議。
最后,消費金融公司應該重視和顧客的關系管理。很多消費分期的欺詐事件,之所以會發(fā)生,是因為往往聽到顧客的聲音太晚。已經逾期被騙,被催收困擾很久,才會和消費金融公司溝通。消費品行業(yè)一般專門有CRM,客戶關系管理。而如證券、保險,因為需要直接面對顧客去營銷,同樣也視顧客為上帝。
但是就消費分期行業(yè)而言,一方面行業(yè)發(fā)展時間太短,另一方面金融產品的銷售推薦往往依賴于店員關系。分期公司的銷售其實是最直接的公司形象代表,直接面對客戶。很多銷售的心態(tài)可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店員關系維護好,每單成交就好。之后客戶對服務是否滿意,利息是否有虛報,甚至是三個月后是否是壞賬,并不是考慮的重點。而顧客在還款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沒有銀行這樣的實體柜臺可以解決,那么客服部又直接影響著顧客對品牌的評價好壞。
總而言之,消費金融行業(yè)其實既不像之前媒體報道的欺詐遍地,危言聳聽。但本質上也不是一路光明,高歌猛進。還是巴菲特那句話,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金融有風險,且行且珍惜。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