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yè)政策密集】
近期,中央層面圍繞房地產相關政策密集出臺:1、7 月 21 日國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wěn)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指出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wěn)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舉措。2、7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本次會議有關房地產行業(yè)相關表述出現調整,“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4 月表述)不再提及,同時本次會議強調“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 ”(本次原文表述)。
3、7 月 27 日,在住建部召開的建筑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和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企業(yè)座談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表示,進一步落實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 ”等政策措施;繼續(xù)做好保交樓工作,加快項目建設交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7 月 31 日,《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各地方、各部門,并向社會公開發(fā)布。措施圍繞 6 個方面提出 20 條具體政策舉措,在穩(wěn)定大宗消費方面,措施提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近期房地產相關政策/會議總結如下表:
在中央層面政策密集出臺之后,各地地方政府也密集表態(tài)發(fā)聲:
1、7 月 29 日,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結合北京房地產市場實際情況,會同相關部門抓緊抓好貫徹落實工作,大力支持和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北京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2、7 月 30 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表示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以及上級有關部門指導下,結合我市(深圳市)房地產實際情況,會同市有關部門、中央駐深機構和各區(qū)抓好貫徹落實,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實推進保交樓工作,切實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3、7 月 31 日,上海市住建委、市房屋管理局表示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wěn)定工作,促進上海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4、7 月 28 日,廣州表示將結合廣州實際盡快推出有關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更好地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廣州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5、8 月 3 日晚,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鄭州市財政局、國家稅務總局鄭州市稅務局等八部門聯合發(fā)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通知》,包括青年人才購房給予契稅100%補貼,實施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等 15 項利好政策,并一一明確具體負責單位。由此,鄭州成為二線城市中率先表態(tài)落實“認房不認貸 ”的城市。
此前,佛山、廣州、南京、天津等多地已出臺相關政策放松公積金貸款政策,提高最高貸款額或降低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等。
結合上述中央層面政策會議等,預計后續(xù)將有更多地方政府積極主動跟進,并公布具體政策方案,積極推動展開落實具體措施。
【紓困資金落位,項目交付持續(xù)推進】
從統(tǒng)計局來看,2022 年下半年以來保交付取得一定成效。2023 年以來房地產竣工面積同比均保持增長,1-6 月房屋累計竣工面積同比增長 19.0%,上半年在建項目的交付工作穩(wěn)步推進從新開工面積看,1-6 月房屋累計新開工面積同 比下降 24.3%, 自 2021 年下半年以來持續(xù)負增長,主要由于銷售市場下行, 房企對新增拿地和土儲新開工的意愿均不足,從保交樓的角度而言,未售未建項目也值得關注。
2022下半年以來,監(jiān)管部門通過政策性銀行設立保交樓 2000 億元專項借款,支持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項目建設交付,同時引導商業(yè)銀行提供配套融資支持。
2022年12月到2023年3月,統(tǒng)計局房地產開發(fā)到位資金累計同比降幅逐月收窄,或意味著房企資金壓力得到一定緩解,但同比仍保持負增長或表明保交樓資金落位遇到一定阻礙。從房企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來看,2022 年下半年以來企業(yè)融資水平有震蕩回升趨勢,但 2023 年二季度同比降幅有所增大,也說明企業(yè)資金落位有所回落。
在資金政策支持層面,2022 年 9 月,全國首筆“保交樓 ”專項借款落實到位,由國家開發(fā)銀行向遼寧省沈陽市支付,用以支持遼寧“保交樓 ”項目,自此多個城市專項借款順利落地。在中央和地方支持保交樓政策頻出的情況下,2023年上半年房企資金壓力有所緩解,保交樓任務均在順利開展。
2023年 3-5 月,百年建筑網調研了全國各區(qū)域保交樓項目的交付情況,其中調研項目樣本 1114 個,住宅占比 92.7%,寫字樓占比 7.3%;華東占比 43%;華南、華北占比 12%;華中、西南占比 11%;西北占比 7%;東北占比 4%。
【1-7 月百強房企銷售出爐,央國企具有強韌性】
克而瑞發(fā)布 2023 年 1-7 月百強企業(yè)銷售排行榜。
銷售金額方面,7月 TOP100 房企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 3810.4 億元,環(huán)比下降 36.6%,同比下降 37.2%;1-7 月 實現累計銷售金額 38373.0 億元,同比下降 5.9%;銷售面積方面,7 月 TOP100 房企全口徑銷售面積 2252.7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36.8%,環(huán)比下降 30.4%;1-7 月累計銷售面積 21572.0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17.0%。TOP1-10、TOP11-TOP30、TOP31-50、TOP51-TOP100 房企 7 月單月銷售金額同比分別下降 34.9%、35.1%、 46.9%、37.0%;1-7 月累計銷售金額同比分別下降 1.0%、2.1%、15.7%、15.4%。
1-7月企業(yè)銷售數據整體表現低迷,央國企仍有較強韌性。保利發(fā)展銷售獲得榜單第一,全口徑累計銷售金額達 2678.2 億元,同比上升 10.1%。萬科地產、 中海地產全口徑累計銷售金額分別達 2244.4 億元、1925.0 億元,同比分別下降 9.9%、上升 23.4%,獲得第二、三名。
除以上幾家外,TOP10 企業(yè)中,華潤置地、招商 蛇口、龍湖集團、綠城中國、建發(fā)房產、濱江集團累計全口徑銷售金額同比均實現正增長,增幅分別為25.7%、30.7%、6.3%、2.7%、44.4%、29.0%。
單月方面,越秀集團是榜單 TOP20 企業(yè)中 6 月唯一同比實現正增長的企業(yè),單月銷售金額達94.0億元,同比增長 30.6%。百強銷售金額門檻略有回升,由2022 年 7 月的 75.4 億元提升至 80.2 億元。千億以上銷售規(guī)模的房地產企業(yè)與 2022 年持平,整體保持收縮趨勢,由 2019、2020、2021 年的 15 家、17 家、23 家,降低到 2022 年、2023 年的 10 家。
2023年小陽春后,房地產市場銷售逐漸走向低迷,雖然頭部央國企仍具有較強韌性,但行業(yè)整體下行壓力仍然較大。7 月政治局會議、央行、住建部等密集發(fā)聲,預計后續(xù)支持剛需還改善需求的政策將陸續(xù)出臺,政策拐點充分顯現;預計各地方政府也會不斷跟進,共同帶動地產銷售企穩(wěn)回暖。
我們看好投資強度高、布局區(qū)域優(yōu)、機制市場化的強信用房企提升市場份額。
我們篩選出以下潛力標的
招商蛇口(001979)6 月 16 日,招商蛇口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項目獲得證監(jiān)會批文。這也使得招商蛇口成為中國證監(jiān)會關于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企業(yè)股權融資政策出臺后,A 股房企之中第一家試水“第三支箭 ”成功的公司。
華夏幸福(600340)為推動債務重組落地、保障債權人利益,公司立足自身業(yè)務情況主動謀劃,依托《以股抵債方案》搭建“幸福精選”和“幸福優(yōu)選 ”兩大業(yè)務平臺,以平臺股權抵償金融及經營債務,在實施金融債務以股抵債的同時,積極推進經營債務重組。
財信發(fā)展(000838)8 月 3 日獲融資買入 2213.41萬元,占當日買入金額的 14.83%, 當前融資余額 1.14 億元,占流通市值的 2.24%,超過歷史 90%分位水平,處于高位。
參考資料:
源達信息-主題策略研究之房地產行業(yè):政策加持,房地產迎來轉機-2308010.pdf
開源證券-房地產行業(yè)深度報告:保交樓專題系列一, 中央地方政策頻出,保交樓項目交付持續(xù)推進-230803.pdf
開源證券-房地產行業(yè)點評報告: 7 月百強銷售榜單數據點評 ,銷售成交同環(huán)比回落,政策拐點確立-230803.pdf
免責聲明:
本文由投資顧問 : 馮利勇(執(zhí)業(yè)證書編碼:A1280620060001)、何軍(執(zhí)業(yè)證書編碼:A1280621060001)、羅力川(登記編號:A1280622110002)等編輯整理,僅代表團隊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投資參考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