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經顱直流電技術 (tDCS) 在成人中是一種安全、可耐受且可接受的技術。它通過直接的低振幅電流來增強或抑制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誘發(fā)神經可塑性變化。
目前,tDCS在治療抑郁癥等情緒障礙、帕金森病的記憶缺陷和運動控制,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癥的記憶力下降、注意力缺陷障礙/多動障礙(ADHD),中風康復等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隨著研究的深入,tDCS在成年人使用的領域越來越多。漸漸的,人們開始關注tDCS在兒童及青少年中應用的可能性。
目前,tDCS在兒童及青少年中,主要用于癲癇、自閉癥、閱讀障礙、多動癥和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中的康復治療,相關臨床試驗也驗證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盡管證據越來越多,但是tDCS應用于兒童和青少年,在短期安全性、長期安全性、耐受性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不足,這也是目前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進展】
來自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神經科學系、安大略省東部兒童醫(yī)院神經科學實驗室、渥太華大學醫(yī)學院的專家團隊,通過對682項tDCS關于兒童和青少年的相關研究和臨床試驗數(shù)據進行整理,對于其在短期安全性、長期安全性、耐受性方面的數(shù)據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具體操作建議。該成果發(fā)表在2021年11月出版的《brain scineces》(腦科學研究)上。
【納入和排除標準】
對于入選的論文,研究團隊制定了嚴格的篩選標準,必須是:
1、英文手稿;
2、研究對象必須是18 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
3、論文中必須有專門對tDCS在兒童或青少年使用中,安全和耐受性的實證研究;
4、必須有完整數(shù)據和副作用報告;
5、必須有神經影像結果作為輔證。
排除標準:
1、純計算/模擬研究;
2、未涉及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研究;
3、使用 rTMS 作為同步治療的研究。
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的客觀、公證,研究團隊還對入選的論文制定了進一步的篩選標準:
1、論文質量必須過硬,審查作者、實驗室/大學、聯(lián)系信息、出版日期、期刊影響力(一年和五年影響因子);
2、試驗對象構成是否合理,包括參與者的年齡、人數(shù)、男女比例、以及典型問題表現(xiàn);
3、試驗方法是否科學、試驗流程是否嚴謹,即看試驗是采用隨機對照試驗、使用認知和心理測試/問卷評估、使用成像技術驗證結論、檢查副作用的方法、是否安排了其他試驗任務;
4、tDCS 方案評估,包括電流強度、假刺激與真刺激方法、干預持續(xù)時間、干預次數(shù)、電極位置、電極尺寸、電流密度、鹽水含量、使用的 tDCS 設備具體參數(shù);
5、安全性評估方法,主要審核神經影像學結果、生理變化、任務表現(xiàn)、副作用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
6、耐受性,根據問題發(fā)生率和AE(不良事件)描述得出的結果;
7、可接受性,根據試驗完成率,以及中途退出的原因描述得出的結果;
8、申報情況,是否經過醫(yī)學倫理機構審查批準;
9、結論可靠性,回溯作者結論與上述研究對象、試驗方法、試驗方案等是否具備因果關系。
【結果分析】
干預方案
2011年的一篇關于tDCS治療兒童精神分裂癥的報告,首次對干預方案的安全性進行了評估。因此,tDCS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安全性的研究,已經持續(xù)了10年(截至論文發(fā)表)。
經過統(tǒng)計,在試驗中對方案安全性進行專門評估的案例已經超過1000個。論文中,研究團隊選取了7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試驗進行說明。7項試驗均為隨機對照試驗、共有156名兒童,接受了864次tDCS干預,電流強度為 0.5–2mA。試驗對象年齡為6~17歲,研究期間,每位試驗對象的平均干預總時長為10.75小時。
部分入選試驗
早期,干預方案電流強度為0.5-2mA,單次干預時間為10-20分鐘,總干預次數(shù)在20次以內;近些年來的干預方案,電流強度為0.5-2mA,單次干預時間為10-30分鐘,最長干預時間為6個月。所有干預方案都沒有出現(xiàn)安全性方面的問題。
電極和導電材料
電極和導電材料,是tDCS設備重要的組成部分。早期的試驗中,只有58.3%使用了生理鹽水,其他則選擇了普通水其他材料。因為水中含有金屬雜志較多,往往會引起佩戴者產生不適(如刺痛感),但癥狀輕微。
tDCS電極、導電材料、及同時服用藥物的部分研究
2019年,國際腦刺激會議的最新建議,使用注射器將生理鹽水均勻的涂抹到每個電極上,以便控制每個受試者的特定生理鹽水使用量,而不是浸泡整個電極。
tDCS與藥物共用的安全性評估
以往的研究認為,藥物可能會影響大腦皮質興奮性,但目前的研究中,都沒有報告禁忌癥。其他研究對藥物使用做出了一般性的“全或無”聲明,就是要么沒有藥物治療,要么在使用tDCS期間正常用藥。在tDCS使用的相關指南里,也推薦像往常一樣繼續(xù)用藥。建議使用tDCS期間,記錄用藥情況。
神經影像學檢查
本研究中,所有納入的試驗,都使用神經影像學來評估安全性或通過降低風險來促進安全性。幾種神經影像學方法已被用于評估 tDCS在兒童中的安全性,包括腦電圖 (EEG)、磁共振成像 (MRI)、經顱磁刺激 (TMS)、事件相關電位 (ERP)、心電圖 (EKG)、肌電圖(EMG)和眼電圖 (EOG)。
1、腦電圖(EEG)
tDCS降低了除alpha以外的所有頻段的功率,并且沒有任何病理性改變的結果。
2、核磁共振(MRI)
在收錄的試驗中,共有42%的研究使用MRI來評估/優(yōu)化安全性,未發(fā)現(xiàn)對任何神經功能惡化的改變。
3、經顱磁檢測(TMS)
TMS經常與MRI一起使用,TMS能提供精確的干預區(qū)域,通過測量運動誘發(fā)電位 (MEP,是測量皮質脊髓興奮性的重要指標)降低風險,從而優(yōu)化了 tDCS 的安全性。共有33%的研究測量了MEP,沒有病理改變的報道。
4、ERP、心電圖、肌電圖和眼電圖
所用的研究均提示,在tDCS治療期間,通過腦電圖、心電圖、MRI檢測,試驗對象的呼吸、血壓或心率均無顯著變化。
安全和精神/認知
共有58.3%的研究提供了 tDCS 干預前后心理、神經或神經認知測評結果,均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在一些更專業(yè)的測量中,使用了加州語言學習測試 (CVLT)、韋氏記憶量表、臨床評級(陽性癥狀的癥狀評估[SAPS])、兒童簡明精神病評級量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 (MMSE) 、社交互動和言語活動,患者整體改善印象;智力的象征測試;自閉癥行為檢查表 (ABC) 、自閉癥治療評估檢查表 (ATEC) 、噪聲間隙 (GIN) 試等??偟膩碚f,上述測量均未發(fā)現(xiàn)語言流暢性、言語、記憶、精神狀態(tài)或行為有任何副作用。
不良事件(AE)
兒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刺痛、瘙癢等,這與電極佩戴方式不規(guī)范、導電介質中含有雜質有關。兒童不良反應和成人基本一致。另外,所有不適都會隨著干預的停止而自然消退。
可接受性和中斷情況
共有75%的研究統(tǒng)計了試驗中測試者中斷的記錄,其中只有一名受試者因不適中斷了研究,其余均是父母導致。中斷原因包括療程時間(部分試驗需要持續(xù)3-6個月)、與藥物相比的療效(大部分tDCS干預都不像服藥能立刻見效)、設備操作問題(部分父母不會為患兒佩戴電極、或不會調試設備)等。
【研究結論】
通過提供評估兒童 tDCS 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研究,研究團隊認為tDCS是一項安全的技術(即沒有任何嚴重的不良事件,也沒有神經/心理損傷),可以作為臨床干預手段。
總體而言,對于5-18 歲的兒童、青少年,采用0.5-2 mA,每次10-20分鐘干預方案,安全性證據非常有力且一致。雖然近年來經常采用30分鐘的tDCS干預時間,但是保守起見,目前建議先采用20分鐘的tDCS干預時間,再根據效果進行調整。
另外,成人 tDCS 研究現(xiàn)已將安全限制提高到最多 40 分鐘,電流也從2毫安提升到4 毫安。因此,未來兒科tDCS使用中,干預時間延長到40 分鐘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在耐受性和療效之間,研究團隊給出了4周內,至少進行10次干預的建議,這樣才能保證基本效果。
最后,研究團隊指出,在審查了跨越10年的所有研究后tDCS的副作用始終只有輕微的瘙癢、刺痛、灼痛或疼痛感,但皮膚瘙癢、刺痛、灼痛或疼痛等感覺之間的區(qū)別,并沒有明確定義,且所有回答均來自試驗對象的自我感覺描述,容易產生偏差。而神經影像學檢查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病理性變化、專業(yè)量表測評也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不良改變。因此,今后的檢查中,應將神經影像學檢查作為安全性判斷依據,而不是個人的感受。
【意見建議】
論文結尾,研究團隊指出:來自四大洲10個國家的近 100 位作者的參與表明,tDCS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使用的安全性受到全球關注。在國際上,tDCS被認為是安全和高度耐受的,只有少數(shù)兒童有輕微的不適,沒有嚴重的不良事件。 tDCS也很受歡迎,幾乎所有登記的受試者都完成了各自的測試。因此,根據目前的情況,tDCS可以進行更為廣泛的臨床研究,拓展更廣闊的應用領域。
【參考文獻】
Buchanan D M, Bogdanowicz T, Khanna N,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Brain sciences, 2021, 11(2): 212.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