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5月1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2021 股東大會在美國洛杉磯如期舉行,今年,90歲高齡的巴菲特專程飛赴加州,與合作了60年的97歲老搭檔芒格“合體”,年度股東大會的地點首次在奧馬哈以外的地方舉行。被外界普遍視為巴菲特接班人的兩名副董事長:伯克希爾保險業(yè)務負責Ajit Jain和非保險業(yè)務負責人Greg Abel一同出席股東大會。
巴菲特和芒格在會上分享了對通脹、對加息的精彩看法,同時回答了為何減持蘋果、如何看到比特幣/SPAC熱潮等大家關注的問題。
在股東大會之前,伯克希爾發(fā)布了今年一季報:
當季運營利潤70.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比疫情爆發(fā)前、也就是2019年的55.6億美元高出了26%以上。在計入其所投資盈利后,公司一季度凈收益117.11億美元(相當于750多億人民幣)。
此外,伯克希爾公布其最新的四大持倉,共占其投資組合比重為69%。截至3月底,蘋果仍然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組合中最大的單一持股,價值超過1100億美元。其他持倉量最大的依次是美國運通,美國銀行和可口可樂。截至2021年3月31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前4大持倉為:
而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get要點,老虎證券特地總結了本次股東大會的8大亮點:
1、世界發(fā)生劇烈變化,巴菲特建議投資指數基金,芒格建議買伯克希爾
在演講開始時,巴菲特列出了截止2021年3月31日的全球20個市值最大上市企業(yè),前六個公司中有5家是美國公司,包括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第二名是當地政府控股的沙特阿美。巴菲特認為這說明美國環(huán)境利好。(小編特別指出:當前全球20大市值公司中有4家中國公司哦!他們是騰訊、阿里、臺積電和茅臺。)
巴菲特說,短短30年內,最高市值公司的市值從1040億美元增長到2.05萬億美元。市值變化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些通脹,但這期間其實并不是高通脹時期。你可以看到30年里,世界變化極大。但如果你的股票持倉足夠多元化,那就會表現很好,當然我個人更喜歡美國公司。
30年前的全球20大市值排名中眾多的是日本公司。巴菲特說道,1989年排名前20的公司沒有一家出現在今天的榜單上。選擇偉大的公司比僅僅選擇一個有前途的行業(yè)要復雜得多。選股要比找出未來什么會成為一個好行業(yè)重要得多。
如果你喜歡挑選個股來投資的話,很難確保你能挑選到很多年后還頑強存活的公司。例如,1903年我爸爸出生時,是汽車改變了美國,曾經至少有2000家跟汽車相關的公司,而到了2009年,僅有三家汽車制造商幸存,其中兩家破產。這是汽車業(yè)在金融領域里發(fā)生的變化,變化是巨大的。
在關于投資指數基金的問題中,芒格認為,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是長期持股還是持股多元化,持有伯克希爾等于持股多元化。巴菲特隨即打趣稱,我一直以來都有推薦SP500指數基金,當然90%的情況下,你買國債或者標普比較安心,我也建議。我當然更喜歡伯克希爾,伯克希爾是很好的可以持有的個股,如果您對股市不了解,那就買標普500指數基金。
2、賣出蘋果股票可能是個錯誤
在被問及為什么2020年減持了部分蘋果,而不是繼續(xù)買入。
巴菲特承認:去年出售其一小部分蘋果股票是個錯誤決定。2020年第四季度,伯克希爾將其所持有的蘋果股份減少了3.7%,至約9.44億股。根據剛發(fā)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蘋果仍是伯克希爾組合中最大的單一股權,價值接近1100億美元。
巴菲特回答,我們對于蘋果5.3%的持股率已經是很高的市場安全水平,而且持有的市值已經遠遠超過其他股票。蘋果是一個非凡的公司,他們有優(yōu)秀的管理層,他們的產品在全球范圍也有忠實的粉絲,蘋果的品牌和產品都非常杰出,利潤率也非常高。同時手機在所有年輕人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必備品。查理你覺得我們去年賣了股票是錯誤的,是吧?
芒格:確實錯了。你看有些時候你必須可能還得在查理的眼皮底下偷偷做一些操作,但是現在看來是做錯了。
巴菲特:去年伯克希爾出售了部分蘋果股票,但由于回購了自家股票,令股東所持有的蘋果比例不降反升。庫克是我們見過最棒的公司管理人,產品廣受歡迎且利潤率高。
3、巴菲特拒評比特幣,芒格稱“與文明利益背道而馳”
被問及在加密貨幣已超過了2萬億的估值,你們仍然覺得這個是一個無價值的黃金嗎?
巴菲特拒絕回答,他戲言,為什么政治家可以躲避這個問題,我是不是也行?他表示與芒格都不持有比特幣,現在數千萬看直播的人持有比特幣,不要問兩個不持有的人,不想讓大家不高興。
但巴菲特的拍檔芒格則很直接地稱憎恨比特幣的成功。他說,這些了解我的人,現在在我面前使勁搖旗,叫我不要回答。但我憎恨比特幣的成功,我不喜歡這種虛擬貨幣來綁架我們現有的貨幣系統(tǒng)。比特幣就好像一種“憑空創(chuàng)造的金融產品而已”,我不滿意這一點,我認為這一點“與文明利益背道而馳”。
巴菲特過去曾宣稱比特幣毫無價值,他不能對比特幣估值,因為他覺得比特幣不是一種能產生價值的資產,是一種幻覺。在巴菲特看來,認為比特幣具有巨大內在價值的想法是一個笑話,也是一個幻覺,當新投資者停止進入,那么比特幣的繁榮就將結束。
4、航空業(yè)有很大復蘇,但不會買回航空股
2020年疫情期間,伯克希爾拋售了總計數十億美元的航空股,是虧損割肉的。隨著后疫情時代到來,航空股價開啟漲勢,有人戲言股神割肉割在地板上。
但巴菲特認為他的行為沒有任何問題,美國政府在疫情爆發(fā)后給航空公司提供幫助。事實上,伯克希爾已經不是航空公司業(yè)的大股東,也正因為拋售,政府才可能更容易接受援助這個行業(yè)。
關于清倉航空股,巴菲特回應道,那時候整個經濟停滯情況,救不了。后來通過美聯儲以及國會在財政方面的行動,航空業(yè)現在有了很大的復蘇,但是還是不想把這個股票給買回來,我們知道短期內航空業(yè)回不來的,因為現在很多人想國際旅行,但是去不了。
巴菲特表示,“一個實際銷售額不到1000億美元的行業(yè)虧損了很多錢,他們失去了潛在的盈利能力。”巴菲特說道,“我認為航空業(yè)務因為我們的拋售變得更好了,我希望他們一切都好,但我仍然不想購買航空業(yè)務。”
巴菲特還表示,伯克希爾依然通過其他企業(yè)持有很大的航空公司風險敞口。目前持有約19%的美國運通,對服務航空業(yè)的公司精密機件(Precision Cast Parts)還有持股。他希望四大美國航空公司經營良好,認為這些管理層已經在疫情期間做了出色的工作。
其實,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也說,更喜“輕資產,重回報”的公司,比如Facebook、谷歌都很好。但航空股顯然是非常重資產的模式,而疫情之下,超額負債,顯然不符合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巴菲特曾經說過,所有航空公司的整體經營規(guī)模比不上一個蘋果公司,所以它們不會躋身伯克希爾的前十五大投資。
5、只要錢到位,就為馬斯克去火星殖民承保
當被問及是否愿意成為馬斯克旗下SpaceX的火星殖民計劃的保險公司時,巴菲特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看給多少保費就好了。如果保費高,當然是愿意的,當然也要看馬斯克的意愿。”
而伯克希爾保險業(yè)務副董事Ajit表示:“我很小心,他(馬斯克)真的很有冒險精神。”
馬斯克此前稱伯克希爾對德州投資90億用于能源建設是錯誤的,應該用電池來儲能。對此,伯克希爾非保險業(yè)務副董事長Abel回應稱:“今年在德州發(fā)生了很多不幸的事件,很多人喪失生命,也造成了800至13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電力行業(yè)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沒有滿足人們的需求,并且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成本。”
Abel表示,伯克希爾對BNE的投資和提議是基于德州人民的福祉,發(fā)展電力行業(yè)需要有效的保險政策,面臨民眾對電力的需求,應該提前部署,把提前4天部署再提前到7天。目前來講,伯克希爾的考慮是最好的,也將持續(xù)討論和評估下去。格雷格稱:”我們的電力可以持續(xù)7天發(fā)電,而電池只能持續(xù)4個小時。“
巴菲特也補充道:對能源建設進行400億美元投資是一個承諾,伯克希爾并沒有因為有各種風險而不去承保。“公用事業(yè)最本質的目的是為極端情況做好準備,不能總是強調某種情況百年一遇,因為會有人在例外情況中失去性命。”
6、SPAC是投機狂熱的副產品
巴菲特表示,SPAC按規(guī)定兩年內必須花錢出去,如果利用別人的錢來賭博,自然表現好于伯克希爾。
但巴菲特稱,我們會看很多的狀況,也許這中間有一些私人的傳奇公司,或者有比較好的公司和比較差的公司魚龍混雜,可以做任何的銷售,但是我覺得這是比較夸張的情況,這種等于是對市場賭博的情況。
芒格稱,我不喜歡職業(yè)投資者騙人投資割韭菜,SPAC是一種“容易錢”(easy money),如果過度的話就會有很大問題,用來賭博的話是種羞恥行為。
7、Robinhood加劇了市場的投機性
被問及短線交易的時候,巴菲特稱,Robinhood已經成為過去一年或一年半股市賭博屬性中非常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聲稱免傭金,吸引了很多想要賭博的人,Robinhood這種軟件沒有違法但談不上道德。賭徒押注的方式不是我尊重的方式,是在“向希望收稅”。像Robinhood這樣的交易應用最近為股市的“投機部分”做出了貢獻,利用了個人投資者的投機傾向。
芒格則生氣地表示,這種事情就是個嚴重錯誤。
短線交易人數的增加,也就是所謂的賭徒。當他們進行賭博的時候,覺得是像買彩票一樣的。他們口袋里有很多現金開始行動,有時候也會得到很好的結果。然后他們買了這些股票,覺得非常有趣之后又賺錢了。這些賭徒在全世界都有的,而且他們的賭性非常強。在不同的一些情況之下,也領導到我們在進行投資的市場當中,這也是我們看到的一些事實。但是如果沒有人跟你講這樣子的一些情況是不太好的話,你可能也不會發(fā)覺。
芒格:是的,用費用驅動的,而不是真正進行了良好地投資。這中間有一些費用相應的發(fā)展,所以才會發(fā)生活動。所以在某種層面之下,這種容易賺的錢,比如SPAC或其他的公司,或者得到更多的相應的費用,所以這中間會造成更多的問題,特別是對人類文明的市場當中,所以并沒有更好的信用進行投資。
巴菲特:人類對于賭錢的事情有本質上的喜愛,是很多人覺得自己非常聰明。
8、現在估值更多要跟利率掛鉤
有一個問題問道:現在這么多高估值的標的,特別是高科技企業(yè),比如去年成長50%、100%甚至200%,一年取得了這樣的成長,估值這么高,現在怎么去看投資?
巴菲特說,股票的價格有些時候還要跟利率去做一個比較,我昨天跟華爾街日報做一個訪問的時候有一個資料,就是在星期四的時候,美國財政部發(fā)了一個長達四周的財政刺激的預案,他們發(fā)的國庫券。就是關于國庫券的拍賣,他們做了四周的國庫券的拍賣,大概是收到的申請超過430億,而且平均的國庫券價格是100.000000,后面跟了六位數的0。大家拿到400億的國庫券,而且財政部收到的這個錢后面全是“0”。
當我們的財政部部長耶倫提到會有債務的經常性的費用,他們現在的利率支出其實是降低了8%,利率如果達到10%,如果在整個估值方面產生非常大的變化,產生的就是金錢和財富。因為出去沒有在風險環(huán)境下經營,我們知道現在是短期的,所以這個現象非常有意思。
我長達25年的時間,都把保羅·薩繆爾森的書帶在身邊,都是解釋關于經濟基本面的。保羅·薩繆爾森是第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大概是在六十年代的時候是來自于美國的第一位經濟學獎的得主。薩繆爾森是非常棒的作家,文筆非常犀利以我?guī)Я?973年的《經濟學》。那個時候經濟學剛剛作為學科進入,亞當斯密也說過也寫過經濟學的理論,后來又有了很多經濟學家涌現出來。薩繆爾森成為了他時代最有名的經濟學家。
我完全沒有找到有負利息的字眼,然后找零利率,他在零利率怎么講的?他在亞當斯密學習了這個理論幾百年后提到了幾點,他說你可能短期內能接受負利率,但是永遠不會發(fā)生,這是他在黑暗時期提出的理論。現在我們生活在目前的環(huán)境下面,利率在去年基本上接近于零,現在也差不了多少。發(fā)了四周的短期國庫券,比如說我們有1000億的國庫券,當然真實數量是超過這個的。
在疫情之前,大概從中每年有10到15億的收益。從現在的利率去出發(fā),可能只有達到2000萬。感覺只是最低收入從15分到20分的改變一樣,我覺得這是設計的初衷。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聯邦儲備是以這樣的方式去頒布政策,因為不管怎么樣,他們都是希望利率越低越好。但是如果現在的利率,如果長期以來都覺得是適當的話。這些剛才提到的公司,對他們來說就是可以更好地去交付現金。
你如果在現在的利率上打折的話,股票的價格也會變得比較低,我們也需要知道從三十年的角度去看利率,現在的時期真的是非常特殊的。我們從來都沒有看到現在這種財富運作的情況,尤其是根據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去做的調整,基本上利率是接近0%。但是在經濟學上,我們必須要記得一點,你永遠不可能只做一件事,必須預期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我們提到有大概85%的美國人都收到國家給他們刺激性的支票1400美金。一年前說大概說美國40%的人在銀行里沒有存款,但是一下子85%的人拿到1400,收到錢的人都感覺更好了。但是借錢的人肯定不是太好。
這樣的政策讓我們的商業(yè)更加繁榮,讓大家的心態(tài)也變得更加快樂。但是我們看一下這樣的成本在之后會不會帶來其他后果?如果有的話,可能又要有很多其他措施推出出來。經濟學的任何措施都會有后果的,這也是為什么像蘋果、谷歌這樣的公司,都是好的公司,尤其是資本利得上,在經營上不會有太多的資本,如果要找到這樣債券話,我覺得是不可能的。
芒格:大家都已經完全了解,我們也希望能夠推展現在的經濟,在歐洲也是如此,在財年上面的一些政策都是有關的。很多人對數字已經麻木了,覺得萬億不是了不起的事。您講到1400塊好像不值多少錢,我們看看以后是怎樣的計劃。對于我跟查理曾經看到很多的電影,專業(yè)經濟學家看到這樣的情形也覺得非常驚訝。我知道丘吉爾是非常保守的人,而且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都是準確的?,F在再講到現在經濟學家,他們對于很多事情都非常有信心。但是我們知道現在經濟狀況其實是更復雜了。
以上八大亮點之外,巴菲特在伯克希爾股東會回答了關于銀行股、企業(yè)稅等問題,同時,他強調輕資本高回報的業(yè)務模式是最好的!
本文不構成且不應被視為任何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協(xié)議、要約、要約邀請、意見或建議。本文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老虎證券在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方面的意見,也不構成某種投資或策略是否適合于您個人情況的陳述,或其他任何針對您個人的推薦。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