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周興斌微信公眾號(ID:bangmangtuan)
核心觀點:
“對于許多吸煙人士而言,電子煙的出現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戒煙機會”
“電子煙幫助成年人戒煙和保護青少年并不矛盾,幫助成年人戒煙是保護青少年的一種方式”
“雖然新證據層出不窮,但核心信息依然不變:尼古丁電子煙并非沒有風險,但其危害遠低于卷煙”
“如果您不吸煙,就不要嘗試電子煙。如果您吸煙,考慮改用電子煙”
近日,國際權威的循證醫(yī)學學術組織——考克蘭協作組織(Cochrane Collaboration)在其發(fā)表的最新研究綜述中指出,對全球超1萬名成年吸煙者進行的50項專業(yè)研究證明,電子煙具有戒煙作用,且效果優(yōu)于尼古丁替代療法等手段。
該綜述主要作者,牛津大學循證醫(yī)學中心高級研究員、考科倫煙草成癮小組成員杰米·哈特曼-博伊斯(Jamie Hartmann-Boyce)與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基礎醫(yī)療健康科學系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林森(Nicola Lindson)在媒體TheConversation上發(fā)表署名文章,指出對于許多吸煙人士而言,電子煙的出現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戒煙機會。幫助成年人戒煙和保護孩子并不矛盾,幫助成年人戒煙是保護孩子的一種方式。
以下為署名文章全文:
最新一項涵蓋50項研究和超過1.2萬名參與者的例證回顧為電子煙增強了信心,該研究認為相比于傳統(tǒng)的尼古丁替代療法(如口香糖或貼劑)和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尼古丁電子煙能幫助更多人戒煙。且該綜述未發(fā)現任何證據表明尼古丁電子煙存在嚴重危害。
每兩個經常吸煙的人中,就有一個死于與吸煙相關的疾病。大多數吸煙的人都想戒煙,但戒煙極其困難,因而需要更好的戒煙方案。
對于許多吸煙人士而言,電子煙的出現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戒煙機會。電子煙可以模仿卷煙的某些行為、社交和藥理特點,是一種治療煙癮的新方法。不過,盡管支持電子煙有助于戒煙的研究結果越來越多,仍有一些決策者對電子煙持謹慎態(tài)度。
雖然電子煙在一些國家已廣泛流通,但有些地區(qū)政策仍是全面禁止電子煙,或尼古丁電子煙只能憑處方購買。這些限制性法規(guī)背后的謹慎與吸煙者是否應改用電子煙無關。
盡管目前對電子煙可能帶來的長期危害尚無定論,但專家們普遍認為,雖然并非完全沒有風險,但電子煙危害遠低于卷煙。
事實上,來自監(jiān)管的這種謹慎很大程度上與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影響有關。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繼續(xù)吸煙。一方聲音解讀為,那些從不吸煙的青少年嘗試電子煙后,會對尼古丁上癮,繼而開始吸煙。換言之,他們認為電子煙是導致吸煙的門戶。另一方聲音認為,嘗試電子煙的青少年與嘗試卷煙的青少年存在共性,即好奇心,“喜歡嘗試的孩子,就會去嘗試”。也就是說,那些嘗試電子煙的青少年,如果沒有電子煙很可能也會嘗試卷煙。雖然這方面的研究還在進行中,但關于政策的爭論主要分為“幫助成年人戒煙”和“保護孩子”兩個派別。
幫助成年人戒煙和保護孩子并不矛盾。父母吸煙的孩子長大后吸煙的幾率,比父母不吸煙的孩子高出三倍左右。眾所周知,二手煙會給嬰幼兒造成許多健康問題,包括嬰兒猝死綜合癥,而電子煙煙霧對旁人的危害遠小于卷煙。
承認幫助成年人戒煙也是保護孩子的一種方式,如果能達成這樣的共識也許可以推動這場辯論。這就需要制定相關法規(guī),既要防止青少年嘗試電子煙和抽卷煙,又要幫助身邊的成年人戒煙。已經嘗試過的一種方法是減少電子煙中的尼古丁含量。但研究表明,這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使用尼古丁含量較低的電子煙時,吸煙者似乎會加大攝入量,以獲得想要的尼古丁水平。
尼古丁本身并不會導致許多與吸煙有關的疾病。實際上,幾十年來,尼古丁替代療法通過提供尼古丁又不含卷煙中其他有害化學物質,一直在幫助人們安全戒煙。盡管這種療法廣泛存在,但鮮有證據表明有非吸煙者使用它。
雖然在電子煙利弊的討論上事情會變得復雜,但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地區(qū)差異會為未來的有效監(jiān)管提供指導。例如,研究人員和決策者可以關注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較低的地區(qū),并將該地區(qū)的監(jiān)管措施與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較高的地區(qū)進行比較。理想情況下,我們可以吸取方法方面的經驗教訓,一方面確保那些苦苦戒煙的人士能夠隨時獲得電子煙,另一方面確保電子煙對非煙民沒有吸引力。
多年來,“保護青少年”和“幫助成年煙民”之間劍拔弩張的緊張關系一直阻礙著公共衛(wèi)生信息的清晰傳遞。雖然新證據層出不窮,但核心信息依然保持不變:尼古丁電子煙并非沒有風險,但其危害遠低于卷煙。落實到行動上:如果您不吸煙,就不要嘗試電子煙。如果您吸煙,考慮改用電子煙。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