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根據證監(jiān)會官網信息,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號智能”)的科創(chuàng)板上市進程已進入到提交注冊階段。
若無意外情況,九號智能將成為國內第一家以通過發(fā)行CDR(存托憑證)的形式登陸科創(chuàng)板的公司。而公司的盈利能力、產品銷售情況,以及研發(fā)投入占比成為目前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主持人:梁瀟 藍籌企業(yè)評論
嘉賓:王婷婷 星展泰富IPO分析師
張松互聯網分析師
營收斷崖式下跌 連續(xù)三年大幅虧損
今年“618電商節(jié)”期間,九號智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平臺銷售總金額突破1.7億元,為去年同期的113.3%。
但縱觀近三年的盈利情況,自2017年至2019年,九號智能的營收分別為13.81億元、42.47億元、45.86億元;公司凈資產分別為-12.65億元、-32.3億元和21.2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27億元、-17.99億元和-4.59億元。三年內,公司累計虧損金額已達28.85億元。
圖片來源:企業(yè)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九號智能的營收增速由2018年的207.53%大幅下滑至7.98%,呈斷崖式下跌。
主持人 梁瀟: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仿佛按下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暫停鍵,大量企業(yè)遭遇到行業(yè)寒冬,跌入發(fā)展低谷。九號智能從公司近三年的盈利情況來看,公司一直處于大幅虧損狀態(tài),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王婷婷:導致九號智能巨額凈資產及凈利潤為負的主要原因是可轉換債券和優(yōu)先股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的賬面虧損。導致這個虧損狀態(tài)只是一種會計處理方式,但實際上公司并未沒有這樣的虧損發(fā)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虧損”自上市就會消失了。我比較看好九號智能上市后的表現。
張松:九號智能自從整合了納恩博之后,財務表現一直都不太好,而且過于依賴小米這個大客戶,單一客戶將成為隱形炸彈。另外,近年來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在國內絕大部分省市都是被“禁止上路”的,而如果僅將平衡車、滑板車定位為“小眾玩具”,九號智能的銷售肯定受到影響,持續(xù)虧損的瓶頸也在這兒。
主持人 梁瀟:剛剛有提到九號智能依賴小米這個問題,那么上市能否擺脫“小米依賴癥”?
王婷婷:一旦九號智能與小米的合作關系有變動,或者小米品牌影響力下降、銷售額下滑等,這些都將對九號智能的經營業(yè)績產生重大的影響。小米依賴癥這個是一定要去掉的。進入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態(tài)鏈體系后,九號智能公司產品向消費者的宣傳、推廣費用主要由小米承擔,因而九號智能的銷售費用率顯著低于可比公司。另一面是,由于利潤需要與小米分成,且小米普遍定價較低,這讓九號機器人毛利率與同行業(yè)公司比偏低,這也是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面臨的共同問題。
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但大樹也擋住了陽光。這次獨立上市,九號智能就是要打造自己的IP,剔除自身對小米的依賴,讓消費者不是因為小米而購買,目前來看,看好這個未來。
張松:通過數據我們能看到九號智能的定制產品獨家分銷和ODM產品直營收入合計占營業(yè)收入的80%,公司自主品牌線上、線下銷售收入合計占比僅為20%。也就是說,只有這20%的部分,是完全以自有品牌面向消費者的,其他80%都靠著巨頭給帶貨。
上市后要看九號智能的股權結構了,如果小米還是大股東的話,上市也僅僅是為了更多資金,小米依賴癥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的。
經歷改名風波 品牌認可度存疑
據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九號智能一直都在使用“九號機器人”這個簡稱,多年來,九號機器人的營收主要集中在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等短途交通領域,這與大眾認知的可獨立運作、無需人為干預的智能機器人產品存在一定差異,故“機器人”這一名稱不免讓眾多業(yè)內人士和投資機構心生疑慮,并且交易所認為“九號機器人”易對投資者產生誤導。
圖片來源:天眼查截圖
所以,九號機器人在申報科創(chuàng)板時將其公司名稱進行適當調整,其中,在保持英文名稱不變的同時,將中文簡稱修改為“九號智能”。
主持人 梁瀟:上交所上市委對公司“機器人”屬性表示不認可,九號智能這個簡稱能消除這個負面影響么?
王婷婷:看看九號智能的產品銷售情況,從2017年至2019年,九號智能主要銷售收入來源為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智能電動滑板車,而智能服務機器人銷售收入占比則比較低,分別為0.10%、0.31%、0.09%。這與公司致力于發(fā)展智能機器人,簡化人類生活的美好愿景大相徑庭,所以把機器人改名為智能,這倒是符合實際情況,也算是個妙招,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智能電動滑板車這兩大核心產品也跟機器人不太沾邊,智能這個名字雖然有點虛,能夠更接近產品,消費者認可度應該能更高。
張松:公司的核心產品智能機器人的發(fā)展前景尚不明朗,現有的主營產品經營也未必都是坦途。我們都知道九號智能的主要產品電動平衡車、滑板車不符合我國的機動車安全標準,也不在非機動車產品目錄內,因此,九號機器人的部分產品可能將沒有“路權”,這無疑會對該公司未來的產品銷售及持續(xù)經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這個時候改名為智能,可以避開一些爭議,我建議九號智能后面要強化這個品牌,幾個王牌產品繼續(xù)加強。尤其是上市后,品牌認知度會影響股價,而且交易所已經認為機器人是誤導了,智能這個詞更為寬泛,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仍與大眾認知的智能機器人產品存在差異。就希望智能方面,九號智能能投入更多研發(fā)來彌補。
深耕電動領域 智能研發(fā)不斷提升
在業(yè)績虧損、監(jiān)管風險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九號智能在電動車領域繼續(xù)下功夫。
8月18日,九號智能旗下微博矩陣九號電動官微發(fā)布了一條即將與國潮巨頭李寧聯合“搞事情”的微博,引發(fā)業(yè)界熱議。25日,九號電動攜手李寧開啟絲路探行之旅,更有新品九號電動B系列亮相。
圖片來源:九號智能官微
早在2019年底,九號機器人就曾發(fā)布了兩款電動車產品: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九號電動C系列以及電動摩托車E系列,以“真智能”為主打賣點,受到不少用戶追捧。時隔8個月,九號機器人再推B系列電動車新品,這也意味著,九號機器人將在電動車領域進行持續(xù)深耕。
主持人 梁瀟:從新品的亮點和市場來看,九號智能能贏得智能短交通消費者的青睞么?
王婷婷:根據IPO報告,九號智能各期投入的研發(fā)費用總額分別為0.91億元、1.23億元和3.17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61%、2.90%、6.91%,研發(fā)投入絕對值呈直線上升趨勢。并與國內外出行領域眾多知名企業(yè)BIRD、Uber等建立了合作關系。隨著公司新技術的不斷投入,新產品的不斷涌現,九號智能依然有機會在交通領域施展拳腳。
電動車外觀千篇一律,產品功能方面,只要能滿足了騎行需求,基本沒有廠商在人性化、智能化方面努力?;蛟S,在九號智能的電動車能給行業(yè)將發(fā)生一場變革——傳統的“雜、亂、差”的線下零售店將逐步退出市場,將是更加智能的產品,更加智慧的零售。
張松:不是很看好這個電動車業(yè)務,這個領域的已經有了小牛電動,還有愛瑪、雅迪等打品牌,他們在市場中占有了四成左右的份額,晚起步的九號智能想成功可謂是渺茫。同時,如果小米有一天推出米家電動車,九號電動車的前途就更為渺茫了。尤其是小牛電動,市場上已經是公認的領軍者,也是高質量的代表,九號智能的車必須超越小牛電動車,才能有機會獲得青睞。
主持人 梁瀟:說到對比小牛電動車,九號電動車想超越小牛,估計有多大可能?
王婷婷:經過5年銷售的積累,小牛電動車的用戶群體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還形成了獨特的粉絲群體——牛油,他們對小牛電動車非常熱愛,還形成了獨特的粉絲文化。九號電動車想要超越,仍然非常遙遠,需要長時間的沉積和積淀。但是要說可能,是肯定有的,九號智能的加入,應該會讓整個電動車行業(yè)的競爭在大洗牌之后變得更加激烈!智能化是突破口,在電池續(xù)航沒有突破的時代,智能化是九號電動車彎道超車的機會,
張松:小牛電動車在美股上市,發(fā)展速度不僅在電動車行業(yè)是佼佼者,在整個科技制造業(yè)也是名列前茅,而九號電動車即使發(fā)展再快,無非是成為下一個小牛,但是這五年的差距無論如何是難以彌補的,并且差距會越來越大,和小牛相比還是太嫩了,超越不太可能,分一杯羹還是比較現實的,電動車市場還具有機會,培養(yǎng)自己的用戶粉絲,我預計2-3年能有一定的規(guī)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