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全國1071萬考生奔赴考場。高考作文一直是全民關注度最高的話題。2020年高考作文出了怎樣的題目?如何寫好這些題目?7日下午 13:30,作業(yè)幫考后第一時間開啟 2020高考作文解析直播,作業(yè)幫直播課“縱橫語文”創(chuàng)始人楊勇與資深高考命題研究專家邵娜,在線解讀2020年全國10套試卷高考作文題。人民日報客戶端、百度、知乎,新浪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多家平臺同步直播。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多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緊貼時代并關注青少年自我的成長,注重對考生應用寫作能力考查。
全國卷以“任務驅動類”作文為主
全國卷3套試卷均為“任務驅動類”作文。三套試卷均以材料入手,分別要求考生撰寫班會發(fā)言稿、論壇演講稿和“給高一新生的一封信”。其中,全國I卷作文題目可能是全國卷里較難的一個,題目要求考生根據(jù)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之間的故事,選取感觸最深的角色寫一篇班會發(fā)言稿。如何精準分析人物內涵、選取寫作角度,是這道作文題最大難點。
“三個人都各具風格”,楊勇老師說,齊桓公的氣度,管仲的能力,鮑叔的格局。但是同學們要注意寫作提示語給出的關鍵信息“感觸最深的角色”,這個“最”字要求考生比較權衡,突出其中一方。“我個人傾向于選擇鮑叔為寫作主體。”楊勇老師在課上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說,鮑叔的內在品質十分契合當前的時代精神,心懷天下,甘居其下,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展示了大我的境界。
在全國II卷中,考生需要根據(jù)三則材料,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chuàng)未來”為主題撰寫一篇“世界青年與社會發(fā)展論壇”的演講稿。楊勇老師指出,三段材料表述各有側重,考生可以圍繞“人與國家”,“人與自然”,“國與國”等角度入手,并適當融合中國古代先賢的政治文化觀念。全國III卷是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其實是對“自我”的關注和審視,尋找人生的價值和定位。
新高考I卷緊貼今年疫情熱點
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省市迎來新高考,其中山東、海南分別使用了新高考I和新高考II試卷,而北京、天津則延續(xù)了自主命題。
新高考I 卷(山東卷)的作文題目與今年疫情扣得最緊,要求考生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為主題撰寫作文。 “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是一個話題作文,不是命題作文,考試中切忌用話題直接做題目。”邵娜老師說,題目中的“聯(lián)系”指向團結、眾志成城,而“距離”的內涵是“隔離不隔愛”,凸顯“距離”與“聯(lián)系”的思辨性將是高分要點。同時,也可以看出,題目中提到了社區(qū)干部、志愿者、快遞員、教師等基層人員,體現(xiàn)了對小人物的關注,頗具人文情懷。
而新高考II 卷(海南卷)則是半命題作文,主要考察考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以及對地域文化的了解。命題模擬電視臺邀請考生客串主持人,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寫一篇主持詞。對此,楊勇老師強調,這篇作文的寫作要有情境感,注意主持人的身份感,善用問候用語可以為文章增色不少。
今年北京卷的作文題是“二選一”,其一是北斗三號完成全球組網(wǎng),請考生以“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為立意點撰寫作文,針對這一題目兩位老師給出了“個人與集體”、“集體中的個人價值”、“在集體中的自我發(fā)展”等立意方向。北京卷作文題其二是以“一條信息”引發(fā)的感悟撰文,邵娜老師提醒考生關注材料中提到的“振奮、羞愧、辨別真?zhèn)?rdquo;等關鍵詞。“其實今天就有一條信息讓我感到很振奮”,邵娜說,她在早上收到了“北京新增病例歸零”的消息,大家知道在這條消息背后蘊含很多故事,“寫了這一熱點的考生,會有大概率得高分”,邵娜說。
盤點近4年作文題致敬“最后的江蘇卷”
今年依然有3個省市延續(xù)自主命題的方式。其中,浙江卷請考生以自己在家庭、社會中的“定位”和“錯位”為話題撰寫作文,上海卷針對“人是否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無能為力?”展開思考,撰寫文章。對于上海卷題目中的提問,楊勇老師認為,考生在撰文時首先要做出回答,并指出題中的“人”不僅僅是個體,它也可以代表集體,甚至是國家。他表示,此次上海卷命題形式簡約直白,要言不煩,突出重點,其中注重理性思辨延續(xù)了其一貫特點,這也是未來上??忌鷤淇挤较?。
在直播中,兩位老師特別關注了今年的江蘇卷。自2021年起,江蘇省高考將不再自主命題,而選擇回歸使用全國卷。所以,今年江蘇卷將成為“最后的江蘇卷”。今年江蘇卷的作文題目也是根據(jù)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材料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開篇,指出“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huán)繞、所塑造”,請考生根據(jù)對材料的理解寫下自己的感悟。
兩位老師指出,這實際上講得的是環(huán)境對個人的影響和塑造,考生可以寫自己的愛好,寫自己喜歡的人物,寫生活中偶然遇到的事情對自己的深刻影響。“從另一方面,這道作文題也可以從思辨的角度切入”,二位老師表示,人不應被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所局限,應該去了解自己熟悉的領域外更廣大的世界。
作為告別,兩位老師盤點了2016、2017、2018和2019四年江蘇語文作文題,認為“濃郁的文化氣息,理性的思辨色彩”是江蘇卷堅持多年的特色,并期待2021年江蘇卷加入全國卷后,江蘇卷的特色也能在全國卷中有所展現(xiàn)。
在直播最后,二位老師總結了作為2020年高考的三點共性:貼近時代——反映家國主題、貼近社會——結合生活實際、貼近學生——提倡全面發(fā)展。此前,作業(yè)幫高考研究院針對這三個方向開設了一系列課程,覆蓋了全國I,全國II,全國III,新高考I,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等9套試卷的命題。直播課最后,兩位老師針對在座考生,給出了2021年高考作文的備考策略。
據(jù)了解,7月8日全國高考結束后,作業(yè)幫直播課還將陸續(xù)推出數(shù)學、英語、文綜、理綜以及新高考各科目的高考真題解析直播,作業(yè)幫直播課資深名師將聚焦2020高考全國卷以及“新高考”試卷,從常見考點、題型變化、命題趨勢、備考策略等多個維度,進行全方位解讀。
同學們可以通過作業(yè)幫APP、作業(yè)幫直播課APP、作業(yè)幫新媒體、人民日報客戶端、百度、知乎等平臺進入直播。此外,關注【作業(yè)幫高中直播課】公眾號,還可以領取“十年高考真題大禮包”。課程回放請登錄作業(yè)幫直播課APP進行觀看。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