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失,用戶下沉是互聯網行業(yè)的必然趨勢,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用戶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俺鞘邪鼑r村”是互聯網的一貫做法,而在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之間,其實有一條很好的連接線,就是公路或鐵道線。
還有什么空間和契機,能夠比長途出行更合適高新技術和產品的推廣呢?在這個空間中,人們能在最大范圍遇見和自己生活軌跡不同的人,并將產品和應用推薦給幾千公里外生活的人群。
那么,在斗地主、打瞌睡、方便面之外,長途出行者還需要些什么?
擁堵的回家路,正在悄然催生一場革命
回家是春運不變的主題,擁堵亦然。剛剛經歷了元旦小長假的回鄉(xiāng)游子,即將面臨春運的難題。
在交通出行過程中,旅客實現空間距離上的轉移是以一定時間的消耗為前提的。根據360發(fā)布的《2019年春運大數據預測報告》顯示,有近一半的用戶需要耗費12h及以上才能到家,更是有11.64%的用戶返鄉(xiāng)需要24h以上,這一部分人群多來自西藏、海南、云南等地區(qū)。
對出行者而言,出行時間存在著一定的價值。一方面, 出行者可以將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用于工作或對工作有益的其他活動,以增加其福利;另一方面,出行時間的縮短可以減少出行者在出行過程中的疲憊感。出行時間的消耗其實是一種成本的消耗,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出行者對出行方式的選擇。
在綜合運輸發(fā)展越來越快的今天,公路客運承載了全國超過半數的客運量。近年來,隨著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的加大,道路運輸行業(yè)也得到了迅猛發(fā)展。2015年,全國等級公路里程實現5連增,占全國公路里程比重的88.4%;全國公路密度連續(xù)10年增長,2015年達到47.7公里/百平方公里。完善而密集的公路網是公路客運機動性和靈活性的重要支撐。
然而,自2012年以來,公路運輸的市場份額不斷被鐵路和民航擠壓。一方面,汽車客運成本不斷升高,燃油成本上升、人工費上升、材料費用成本也上漲得厲害,另一方面,汽車運輸企業(yè)競爭激烈、管理不善、生存壓力較大。
所以,中長途出行,尤其是公路客運領域急需要一場技術的變革,既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節(jié)省用戶的時間成本,又能讓公路客運企業(yè)尋找到適應市場新形式的發(fā)展之路。
科技席卷出行領域,中長途是新的嘗試
根據麥肯錫《交通出行邁向人工智能之路》的報告顯示,目前大約有五百家企業(yè)正在利用機器學習研究汽車和出行生態(tài)圈,并努力搭建技術認知來證明他們在價值鏈中的關鍵地位。
自2010以來,這些公司共披露的投資總額約為520億美元,超過所有共享出行和網約車初創(chuàng)企業(yè)在同一時間內披露的320億美元投資額。大量的資金涌向無人駕駛和車內設施全方案提供商。這些投資表明,交通出行內的技術變革正在加速。
1.AI加持,讓人像快遞一樣被運輸
說起AI出行,可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滴滴等約車平臺。的確,利用算法和大數據,“滴滴們”充分利用了城市內的私家車資源,實現了一站式客運,深度挖掘了短途智慧出行的價值。
AI技術已經在出行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這僅僅是第一階段,根據騰訊研究院對出行領域的劃分,繼城內出行后,跨城出行和全國出行將成為技術變革的重點。前者是即聚合省內各種長途交通工具,提供無縫的跨出出行解決方案,后者則是聯合全國海陸空各種公私交通資源,通過互聯網實現一站式的出行選擇。
智慧出行的實現依賴于交通“云”的建立——將人、車、路等碎片化信息在云端匯總,通過數據分析等技術,將云端中的信息進行供需匹配,然后再將不同的交通方式通過聯程聯運相聯系,把乘客當作“快遞”,實現交通方式的無縫連接,最后,進一步利用交通資源,與其它行業(yè)進行業(yè)務多元化發(fā)展。
2.車內新技術,拓展出行場景
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流量不夠、網絡信號不好是中長途出行途中的痛點之一。以高鐵為例,高速列車運行速度高達350 km/h,因此會面臨多普勒效應、基站頻繁切換等問題,進而影響網絡寬帶。再者,由于列車乘客較多,乘客之間也會形成流量競爭。有痛點就有需求,如何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網絡服務也是出行提供方需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來看,長途交通Wi-Fi有著很大的市場,然而,“以聯網之名,行廣告之實”的做法已經引起許多用戶反感。所以,提升網絡質量的同時,出行提供方更應該提升服務質量,提供更實在的產品和服務。今年元旦,國外就有一家運輸初創(chuàng)企業(yè)承諾為每位乘客提供免費的Wi-Fi和電源插座。
另外,在出行過程中,出行提供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用戶的時間成本,讓用戶在出行途中完成娛樂、休閑、學習等需求。運輸企業(yè)FlixBus決定為部分路途較長的班次配備VR頭戴式裝置,特別是從鳳凰城到拉斯維加斯、以及洛杉磯到拉斯維加斯這兩條線路,以此讓乘客獲得舒適的觀感體驗。購買了“全景座位票”的乘客,可在旅行期間隨時使用Pico Goblin 2的VR頭顯。
中長途出行過程中的AI、VR/AR技術的作用,與智能手機的作用相似,即通過一些娛樂休閑活動打發(fā)時間,但其不一樣的顯示技術和沉浸式的體驗,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避免小屏幕帶來的暈車和脫離感。而不論是何種技術改革,本質上還是要改變“枯坐到底”的出行場景,讓用戶的感受更加多元化。
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雖然機器學習和VR技術已經可以在后端環(huán)境(有充足的算力資源和合適的硬件支撐)下運行,但在真實場景中嵌入算法還需要硬件技術更新和連接的解決措施。
慰藉型消費時代,中長途出行如何成為藍海
近幾年,關于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的爭議不斷,但總的來說,消費正在向享受型消費傾斜,根據中國食品工業(yè)協會的數據,休閑食品行業(yè)年產值2019年將達19925.28億元,令人心情愉悅的慰藉型商品迎來了巨大的商機,“慰藉型“消費時代到來。
面對新型的消費力量,完成了技術變革的中長途出行又要如何盈利呢?
最直接的則是向乘客收取一定的技術維護和服務費用,年輕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元,這類群體往往也樂意為高質量的技術創(chuàng)新買單,如上文中提到的“全景座位票”就是一種營收方式。
但是,系統優(yōu)化升級成本高,每張汽車票盈利空間小,再加上消費者對汽車票價格敏感,只有當售票量達到一定規(guī)模時,客運企業(yè)才能產生盈利,所以,這并不是最有效的辦法。
最合理的則是流量增值服務,如借助車內媒介投放廣告、利用大巴車上的WiFi進行視頻等產品的推送、聯合餐飲或者食品公司提供車內食品飲料等,這也是目前交通Wi-Fi領域的主要做法。
另外,如果高新技術提高了中長途出行的客座率,技術提供方可以收取客運資源企業(yè)的一定費用,這種銷售分成也是中長途出行的一種盈利方式。
此外,還有個性化定制服務,這主要針對城際巴士而言,通過開發(fā)新的、可盈利的并具有差異性的應用場景,使大巴上座率最優(yōu)化,同時拓展網絡汽車票的延伸業(yè)務,是目前常見的盈利方式之一。
騰訊研究院在16年的分析文章中提及,跨城出行交通的潛在市場體量巨大,2014年可統計的市場規(guī)模超過3600億,而業(yè)內人士估計整體市場規(guī)模可能超過5400億元。如今,這個千億市場的藍海,還在等待被激活的那一天。
參考文獻:
1. 騰訊研究院《城際出行報告:后滴滴時代的千億藍?!?/p>
2. 王忠峰,王富章,孫華龍《高鐵動車組WiFi運營服務系統服務質量的測量與分析* 》
3. 中國產業(yè)信息網《中國道路運輸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